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薏 《成长》2006,(8):58-59
我们的舍管阿姨叫刘建明,比起名字,她的年龄更扑朔谜离。每天在宿舍楼出出人人的女生都甜甜地和她打招呼:“阿姨好”,“阿姨吃饭了没?”但这么一声“阿姨”,却叫她怒火丛生,她很委屈自己才27岁就被我们天天叫阿姨。我大力惊讶,好在没大叫:“我以为你至少35了呢。”尽管如此,除了我没几个人知道她是生活中可怜的小猫。  相似文献   

2.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含蓄简约的文风而著称于世。他曾以一个鲜明、生动的比喻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它既是作者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读者读解作品的指南。我们必须通过水上的八分之一去发现水下的八分之七。 《杀…  相似文献   

3.
说“小”     
“小”,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字,但仔细探究一下,也有不少的可说之处。首先,“小”这个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下面甲骨文中的“小”这个字,好像是三个细小的点,是不是古人就用这些小的点来表示“小”呢?不完全如此,在《说  相似文献   

4.
饶威     
《音乐世界》2013,(19):98-99
他已经准备好了 拍摄饶威的过程中,无论是摄影师还是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他真的太会拍了。”很知道整组照片的风格走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很快速到位,这样的状态真的可以竖起大拇指,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很顺利快速地完成了工作。当天的访问基本都是由他们亲自填写,当小编拿到被他们称为“试题”的采访提纲时,不得不说饶威的字可以再竖起一个大拇指!  相似文献   

5.
钟馗大家一定熟悉,他是传说中小鬼们的克星,专司抓鬼,是一个“人见人爱,鬼见鬼怕”的人物。今天何老师也邀请进入我们作文游乐场的小伙伴们当一次“钟馗”,来捉鬼。大家可不要害怕,这里的“鬼”们都很可爱,他们都是大家熟悉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6.
“马湖蛮”是历史上居住在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分析可知,“马湖蛮”的名称得名于“马湖江”、“马湖”;“马湖蛮”可能来自古蜀族,后融人彝族、汉族;自汉至明、清,马湖地区与中史政权的联系逐步加深;明末清初“改土归流”,使“马湖蛮”地区土司制度逐渐消亡,而借土司之名仅存的一点少数民族痕迹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张淑云 《辅导员》2014,(5):29-29
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与“子”有关的东西,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更是处处有它,可以说“子”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它就像一个本领十足的孩童,性格温顺,很有人缘,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与它做朋友,也都愿意与它做朋友。比如:房子、车子、叶子、情子、句子、被子、杯子、老子、领子、鞋子、蝎子等。作为语文学习的补充,我们也有必要对“子”字的家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吉木 《教师博览》2007,(2):62-62
所谓“张郎”者,蟑螂也。关于蟑螂,我们知道些什么?夏天的晚上,黑乎乎的屋子里,突然听到一阵急剧的扇动翅膀的“哧啦”声,接着一个什么东西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爬到你身上,再接着自然是一阵尖叫和久久难以散去的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0.
吃零食,是孩子们的享受,对成年人而言,也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父母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吃零食。在访谈中,一位母亲抱怨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把牙齿都吃坏了,开始长龋齿,硬的东西都吃不了,很多东西不能吃。”有些孩子也承认他们已经“尝”到了零食带来的恶果:“我以前喜欢吃零食,吃完零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我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结果越吃越胖。”另一些父母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随着一声声新年的祝福,农历马年已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家也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长大了一岁.同学们也许都知道,“年”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日”、“月”、“年”是组成历法的三要素.但我们可能不一定知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这些概念,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另类的鲁迅     
吴志翔 《学习之友》2006,(10):56-57
鲁迅带给我的阅读经验是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比拟的。我知道他有着一颗敏感却又坚实的心,一个注定要经受痛苦的灵魂,读得多了,也会感到这个老头儿的亲切:并且觉得他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与很多中国人相比,他太不一样了,有人说他是个“异数”,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他绝对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个“另类”。  相似文献   

13.
“晒”是一个常用汉字,指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吸收光和热。生活中,能用来“晒”的都是具体之物,如“晒衣服”“晒棉花“晒粮食”等。但如果你现在还认为只有具体之物才能拿来“晒”,那就错了。如今“晒”字很活跃,先前一些无法“晒”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晒”了。请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5月11日 晴 现实中的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面对别人的提问,往往只会简单地回答“是”、“对”,在接触博客之前,我会经常觉得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感伤,但是无法倾诉给父母亲,因为两代人之间有代沟,有很多的想法在父母亲的跟里都属于叛逆的东西,他们永远不会认同我的那些看法,认为我很幼稚。而心里话又不可能给素昧平生的人说,于是只能憋在心里,以至于经常感到自己思想很压抑,有时甚至表现得很颓废。  相似文献   

15.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了刻苦的学习,自己认为知识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到考试时再一看试题都很熟悉,就以为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最终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就是所谓的“得意不得分”现象,也就是指考生自己明白、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即“得意”),但不知道如  相似文献   

16.
闫会才 《教学随笔》2010,(1):36-38,85
所谓开场自,也就是引入本题的道白。诗歌朗诵会、迎新春元旦晚会、读书报告会、新婚典礼等等,都需要开场白。就是说,需要开场白的地方很多很多。正因为这样,我们“百度”一下“开场白”,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寻求开场白,于是有人便写开场白出售,成了写作开场白的专业人士。翻一翻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知道针对开场白的考查,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可怎样才能写好开场白呢?  相似文献   

17.
在“百度”上输入“童年”两个字,出现的释义是这样的,“童年,儿童时期,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对大人来说,童年是珍贵的玻璃球,漂亮但容易滚走;对孩子来说,童年是模糊的薄雾,很想抛弃它,但其实对它的价值一无所知。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童年。  相似文献   

18.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各们都是初二年级的女同学,看着你们,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你们的思维活跃,动作敏捷,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关心的热点话题很多,今天我们就敞开心扉地来谈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20.
所谓“懂得”,浅的层面是“知道”、“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知”;深的层面是“理解”,有所发现,心有所得,我们可以称之为“识”。对个体而言,“知识”就应该包括这两个层面。“知道”是“发现”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当然就谈不上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洞见”。譬如,如果你真正知道世界上三十二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的数量及结构、产业优势、国土面积等等,你就会有许多的发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都实行着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同义语;杰出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就曾指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知道”并不必然导致“发现”和“洞见”。从“知道”到“发现”和“洞见”,需要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