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班级有许多“鬼”,有“淘气鬼”、“机灵鬼”、“小气鬼”、“懒惰鬼”、“贪吃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来捉捉这些“鬼”,给大家展示一番。  相似文献   

2.
祖先无名     
小时候 ,我很可爱。大人们总喜欢逗逗我。有一次 ,不知是谁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家最有名的祖先是谁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钟馗。”于是他们就笑做一团。我很纳闷 ,不知我说错了什么。这件事一直被我记在心中 ,因为这是第一次被人嘲笑。当然 ,我也由此恨死了那个被妈妈当作神像摆放的鬼———他的名字叫钟馗。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每天都拜这个烂泥块 ,我看见它就反感。现在 ,我上学了 ,也明白了大家为何笑我 ,也知道了他们只是善意的笑。因为钟馗他本就不是人 ,是鬼。这时 ,我便觉得惭愧。李家有李世民 ;范家有范仲淹 ;王家有王维 ;…  相似文献   

3.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专打鬼的神。据《逸史》载,唐明皇病重时,一日梦见小鬼盗玉萧,被一个破帽蓝袍的大鬼捉而啖食。明皇惊骇,问之,那青面撩牙的大鬼自称叫“钟馗”,在高祖武德年间应试武举未中,遂触阶而亡,死后立誓扫除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即令画工吴道子照其言状绘成图像,广传神州,以祈消秽去灾。从此,民间多于端午节挂钟馗像,谓能捉鬼打  相似文献   

4.
《野人闲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蜀孟昶得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图中钟馗左手捉一鬼,右手第二指揽鬼眼睛,笔迹道劲。但孟昶却认为用拇指掐鬼眼睛更有力,于是令黄筌改画,黄筌却另画了一幅献给孟昶,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所以不敢辄改。筌今所画,虽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拇指。”黄筌不轻易改动吴道子的画,是他艺术见地十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级有许多"鬼",有"淘气鬼"、"机灵鬼"、"小气鬼"、"懒惰鬼"、"贪吃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来捉捉这些"鬼",给大家展示一番。我们班的"淘气鬼"最多,还是先捉他们吧。要论哪个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哈利·波特们的“大举入侵”,魔幻、玄异文学大行其道,一个个鬼怪从“幽冥世界”来到太阳底下,其实,“鬼”一直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说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7.
蜻蜓的自述     
“假如……”,一切都是假如,一切又都是真实的,小作者们换位思考,用第一人称讲述大家熟悉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09,(2):53-53
人们把生活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统统归之于鬼。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们依然可以登堂入室。人们似乎乐于编出鬼事、鬼影来吓唬自己,于是鬼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心理。为此,心理学专家对有关的五个“鬼问题”进行解析,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9.
一日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着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走动,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体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在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使这位研究生成了透明的“隐身人”。  相似文献   

10.
开学一周了,女生们凑在一起时,总会瞅瞅对方的头发,然后神神秘秘地笑。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星星姐姐世上有鬼吗?当我们靠近这个“鬼”时,“哎哟喂,吓死我了。”“鬼”竟然吓得摔倒了。这是个什么“鬼”呢?  相似文献   

11.
英语单词中的“there”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词,作为虚词的”there”也让学生们觉得十分熟悉。但在将含有虚词“there”的英文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学生们往往是似乎熟悉,却又不甚了了。因此特将其译法作一归纳,以便大家对其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大家都乐于参与.而命题专家们在中考命题时围绕同学们熟悉的游戏而精心命题的中考试题,化严肃为活泼,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本文精选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能”字在古今汉语中表示“能够”的意义,是大家都熟悉的。不过,由此引申开去,“能”还可以表示“善于”、“长于”的意义。尽管内涵和“能够”近似,但程度上显而易见是加深了。不少人对“能”的这一用法较为陌生。《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曾同韩信一块谈论将领们的才能:“上问曰:  相似文献   

14.
"不知道是哪儿的一座大山,山崖下边还有一所房子"酸备说。"大概是樵夫住的吧?"曹湾问。"不,不是的。"司马老大说。"那么一定是狗熊住在里面了。"电权说。"不,也不是的。"司马老大又说。"那儿只住着一个小红鬼。那个鬼的外形、相貌都和小人书上画的那种鬼截然不同。但是,他同样瞪着两只大眼睛,头上长着仿佛犄角一样尖尖的东西。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怪物,他倒是一个既善良又天真的小红鬼。"小编们没有对这个小红鬼不感兴趣的,大家一致决定去会会他。不知道后来小编们会和小红鬼之间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话梅们赶紧动手写写看哦!来信来稿请寄:哈尔滨市道外区开原街18号学生之友杂志社开胃跳豆电权收邮编:150020 E-mail:xszyzz@163.com  相似文献   

15.
“鬼”,谁都想象它是狰狞而可怕的,但谁又都没见过它。我们都知道它是迷信的产物,但信“鬼”的人仍大有人在。我们应当排除对“鬼”的迷信。迷信中所说的,人死后都会变“鬼”,而“鬼”又能变人,这称为一个轮回。那些干了坏事的人,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永不复生。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地球上的人应连年减少才对,可世界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大大增加了。这些人哪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这回来说说“鬼”。不少人似乎都有被鬼故事吓得晚上不敢出门的经历,但每个人都说不清楚“鬼”究竟是什么。最早的“鬼”字是怎么写的呢?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本班帅哥阿囊,看起来文质彬彬,其实脑袋转得比谁都快,常常在一些别人看来“不可能”的情况下还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肚子里的“鬼道道”可谓“赛过吴用,气昏孔明,累死福尔摩斯”。所以大家都叫他“陈智囊”简称“阿囊”。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踢“鬼”的故事》(第五册)时问:“‘鬼’字上为什么加了引号?”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新鲜,积极回答。又问:“世界上确实没有鬼,那么鲁迅先生踢的是什么呢?”学生在课文中找鲁迅先生踢到盗墓的过程来作回答。这样比要求大家读课文,谈谈故事的内容来得活一点,感到有兴味一点。  相似文献   

19.
李巍 《考试周刊》2012,(66):20-20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看到了吧?《奥妙》可是大变样了,开本变大了,内容是不是更有趣了?《波尼的故事》也从本期起全新改版啦!对此,老编们可是经过了一番异常激烈的争论以及反复的推敲哦!对于波尼的新形象,老编们不敢“擅自”做主,特意征求了几位人小“鬼”大的小同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真是让老编们大跌眼镜啊!不信,拣两段让大家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