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与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感悟数概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2.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进一步积累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经验,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2.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量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例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用直观方式表示分数、抽象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感悟数的概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师: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要选出一名球员代表学校参加"迎元旦"篮球比赛,派谁去好呢?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12"形成的过程;会读、写分数;初步理解"12"的意义。2.在折绳子、折纸、涂色系列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大小的过程。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6-37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2.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3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借助直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2.在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安排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之后的教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度量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分数单位的意义,体会整数、分数、小数概念的一致性。2.使学生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形成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8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我们学校现有教师1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初步体会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联系,能用小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发...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页,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分数乘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