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 ,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的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于是在本世纪 80年代左右 ,一些发达国家极具预见性地在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上 ,我国落后于欧美国家 2 0年。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奋起直追。1 982年秋季 ,北京大学等 5所大学的附属中学的高中部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 ,现在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增加到 8万所。同时形成了以学科教育为基础 ,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的方法。但是 ,发展相当不平衡 ,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2000年,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2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一、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不深入。据调查显示,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5.
高平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市区先于农村 ,整体启动在 2 0 0 1年。近两年来 ,全市累计投资 15 0 0余万元 ,装备各类计算机 1971台 ,建成计算机学校6 0所 ,其中 9所建起了语音室 ,7所学校建成了多功能教室 ;全市 6 0所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 ,市区 13所学校和所有乡镇初中如期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2 0 0 2年 9月 ,高平市成为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实验县 (市 )”。回顾近两年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是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6.
刘耿 《陕西教育》2009,(6):69-69
一、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美国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至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美国已有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30%的老师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严格地讲 ,计算机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涵盖的范围比计算机教育要大。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信息技术教育。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八十年代初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与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相比 ,差距较大尽管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迅速 ,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但与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相比 ,差距还非常大。总体来说 ,规模比较小 ,各地发展不平衡 ,步子较慢 ,水平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明确为两个:一是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力争在5年内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二是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1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仅有不足10%的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联网的学校不足0.1%,也就是说,平均每121个学生才拥有1台计算机,计算机教育师生比例为7∶20000。2亿中小学生中,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美国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至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美国已有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30%的老师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应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多方努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已初具规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笔者结合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认为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以下八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不能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替代信息技术教育所谓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当前,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更是其发展的热点。故计算机教育无疑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为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急需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河南省也明确要求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一、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成员所习得且共有的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信息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对劳动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强中小学生信息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曾提出“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IT业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面对信息化的趋势,中国教育部作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各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素养培养,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社会要求人类提高信息素养,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形成,拓展和取代了计算机文化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信息技术教育是开展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发展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将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的切实整合,使信息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计算机教育。目前仍有很多人把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混为一谈 ,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研究的一大误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学会计算机操作技能。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现在开展的以校园网络建设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 ,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教育的范畴。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收集、加工、发布 (表达 )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 ,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  相似文献   

20.
张莲芳 《中小学电教》2012,(10):113-113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作为其核心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不同的国家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要培养具有这种能力的新型的人才,基础教育应义不容辞。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仍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