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情境教学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从****实验中学中选取初一年级的第(12)班、第(14)班的同学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2)班实验班采取情境教学方法 ,(14)班则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发现,(12)班学生在课堂情境教学环境下,期中成绩的平均分为72.5、及格率73%、优秀率25%;期末成绩平均分79.6、及格率89%、优秀率53%;(14)班学生期中成绩的平均分为68.9、及格率62%、优秀率20%;期末成绩平均分72、及格率71%、优秀率25%。实验班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12)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14)班。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教师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长华 《中小学电教》2012,(11):110-110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近3年来对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统计了解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学习成绩中的三率存在明显下降。从六年级3年来的学习情况看:学生人数350人,四年级时,平均分78.5分,及格率73%,优秀率52%;五年级时,平均分69.5分,及格率62%,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我校在初一年级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改革,把全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组成A班,实施走班制,由我执教.分班的主要依据是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区统考)的数学成绩,当时该班的数学平均分与本地区成绩最好的华英学校(民办)年级平均分持平.执教1年下来,A班的数学成绩没有特别突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区统考)的数学成绩甚至比华英学校的  相似文献   

4.
羊国华 《云南教育》2008,(16):29-30
1999年,我从宣威调入昆八中。2000—2003年送走第一届毕业班,其间我担任了普通班中的高三(4)班的班主任,并任两个普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2003年所教班级参加高考为八中创下了3项记录:一是辅导的两名普通班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分别取得全省第五名和第十名,获一等奖,并分别被清华、复旦录取。二是所教班高考数学平均分及格率超过学校的重点班。三是我任班主任的高三(4)班重点上线率为70.5%,52人全部上本科线,上线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现行学校管理与新课改理念的冲突 1.分数管理的盛行与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 我市现行中小学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期末考、统考、中考、高中会考或高考中的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处理基本是做简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生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多科学习情况的评价一般是沿袭传统的方式。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看他的学科成绩及各科成绩的总分,对于集体(班)学习情况的评价则是用平均分、及格率及各科总分中各分数段的百分比来表示。这种评价办法是不尽合理的。现举例说明: 如有甲、乙两个学生,在某升学考试中的成绩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琳 《青海教育》2011,(7):80-80
一、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究 社会因素——现行评估制度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上级主管部门用平均成绩、优生率、及格率、升学率等统一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成绩。另外,“末位制”的推行,使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教师的危机感、无助感也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8.
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因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 教育教学评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教师的评估又分为德、识、能、绩四部分,我县在教学成绩的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思路是:改变过去只凭一个“平均分”定教学成绩优劣的做法,按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让学生“全体发展”、“充分发展”的要求,把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和巩固率四者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教学成绩,其中平均分占70%,及格率和优秀率各占15%,巩固率的分数体现在计算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方法上使用评价人数而不使用实际参考人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的第一线上,我已经工作了十五年。对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三英语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特别是在97年的中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在槐荫区中名前茅。两个班的毕业成绩:平均分82.29,高出区里平均分率9.18分;及格率87.5%...  相似文献   

10.
利用FOXBASE评估学生成绩贺钢军每一次大型考试后,学校都要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计算各班各科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并将其整理成表;这一工作如果用人工去完成,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如果使用微机在FOXBASE下完成这一工作就比较简单。我在工...  相似文献   

11.
寒假前,学校组织了期末检测。笔者所在的六(10)班63人参加检测,平均分87.71,优秀率76.19%,及格率93.65%,5个满分,90及以上者36人。应该说,这是一份对教学目标把握得较好的试卷,在重点中学入学考试选拔之风和“奥数培训”之风仍比较盛行的今天,它避开了偏难怪题,真实客观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以米,我先后担任了三个普高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已经从高一到高三送走了两个毕业班,这两个班入学时数学成绩都很差,但到高中毕业会考时,及格率均达到了100%,优秀率都在72%以上,平均分分别为83.5和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的升中考试,我校初三的二个应届班的物理考试和其它科一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考试的84名考生物理总分5092分,平均分60.62分,及格率在全市各中学中名列第二,下面我想就对这一届物理教学进行探索的情况,谈点个人的看法做法和体会。一、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4.
我是辽宁省风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从1985年秋开始学习、运用、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论。当时我教高中两个文科毕业班数学,由于学生基础差,加之用的又是“一刀切”“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虽然出了不少力,但成绩还是低得可怜。一次由兄弟学校命题的考试中,这两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只有50.4,及格率仅为13.6%。85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阅读了几份有关异步教学的材料。边学习、边实验、很有效。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高考时取得了比预料好得多的成绩。(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教学成绩是教学质量评价的要素之一。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者所探讨的焦点课题。传统的量化评价法试图运用班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通过排序量化方式对教师起到刺激和鞭策作用。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这些评价指标单用哪一个都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GX)教材在我校初二(1)班先期实验,试验工作进行顺利.现将试验的基本情况作个简要汇报:一试验班的基本情况:初二(1)班是我校把该年级差生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孬班,入学成绩总分均在175分以下.因此该班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学习习惯相当差.一年级上期使用统编教材,期末参加区统考,及格人数为7人,优生率为4%,及格率为28%,差生率为32%,平均48.12分.  相似文献   

17.
《异步教学研究》2009,(5):59-59
本报讯通讯员张仁炎、邹德智,记者王玉华报道:枣阳市太平镇桑园小学语文教师王玲,接手5年级的一个教学班时,测试摸底人均61分,优生率35%,及格率75%。她采用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法一年,这个班语文测试人均80.7分,优生率达68%,及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现状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数学教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各种新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但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受评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低效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有:1.只看分数,其它不管.为了追求及格率、及格人数、平均分(尤其是平均分),教师提前结束新课,留出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评价教育过程和现象,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对变化率,就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评价中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相对变化率的概念和作用相对变化率是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与他们原共有属性的同指标分别进行对比所得的比率(或比值)。如,甲、乙两班的平均分与该班所属年级的平均分相对比,可得平均分相对变化率。如用班及格率与年级及格率相对比,就得班及格率变化率等等。相对变化率并不是任意两个统计指标相对比而求得的,必须是有相联系的两个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求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评价教育过程和现象,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对变化率,就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评价中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相对变化率的概念和作用相对变化率是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与他们原共有属性的同指标分别进行对比所得的比率(或比值)。如,甲、乙两班的平均分与该班所属年级的平均分相对比,可得平均分相对变化率。如用班及格率与年级及格率相对比,就得班及格率变化率等等。相对变化率并不是任意两个统计指标相对比而求得的,必须是有相联系的两个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