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更应当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谈讲色变,生怕走上繁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课堂教学的学生主导主义(这里指一切由学生操作)的现象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新的教学思想主张把学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存在以下问题:一些语文教师不敢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泛滥: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提问缺乏含金量: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8.
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老师们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对这种“改革”,我有点担忧。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方向没错,让学生多读、多问、多练,也没有错,问题是不能由“满堂灌”走入另一个极端。我们反对“满堂灌”,是反对照本宣科地讲,反对枯燥乏味地讲。语文学科有它独特的风貌,那就是人文性,它需要借助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  相似文献   

9.
师蕾 《教育文汇》2005,(5):20-21
讲的少的是好老师,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老师?“少讲”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圭臬。不可否认,“少讲”教学思想的提出,对于解放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过分地强调少讲,并以“少讲”的尺度一刀切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广大老师谈“多讲”而色变,望“多讲”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一、不要谈“讲”色变现在,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实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请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1.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这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行为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4.
肖绮雯 《广东教育》2002,(12):28-28
在语文教学中,训导语言思维应以口语训练为手段,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核心,借助语文课程训练这个载体,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说,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准确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彰显审美品味。一、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练得少。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要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说,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大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启发…  相似文献   

15.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8期上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  相似文献   

16.
朱瑛 《福建教育》2005,(6A):15-17
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是,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17.
吴红阳 《中学文科》2009,(13):87-87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常常一唱到底。而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9.
王秀荣 《考试周刊》2011,(73):57-57
时下,每当上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总有一部分同仁在课堂上教学不敢教,一味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自主、合作、探究;每当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时。老师总是一股脑儿地评价“很好”、“正确”……不敢做任何评判,生怕被别人扣上“传统教学”的帽子。结果学生的自主读成了自由读: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问、学生答,但学生却又不知答案对否。也许有人要问:阅读教学课堂要不要教学生?我想,问起这个问题,连问者也觉得有点失言,答案是肯定的。那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结合教学尝试,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东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不少教师认为,让教师退出讲坛,是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课堂上是可以少讲就少讲,不讲就更好。这时,课堂成了学生思想的"跑马场",教师主导作用没有体现,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他们自身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