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中国美学中“虚实”的虚空性相比,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既具有西方文化模式的实体特点,又具有意义无限的特点,而这即是海明威的价值及西方现代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茆山歌”常用的几个曲调“四句头”、“孟姜女调”等进行音乐分析,认为“白茆山歌”的曲调既有山歌体裁的特点,又有小调体裁的特点,从而得出“‘白茆山歌’即是在白茆地区流传的民歌总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道”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包括本体道和规律道两部分,本体道又包括“无”、“有”。“无”是宇宙万物最初的本源,它为虚空之神,有“虚”、“静”、“小”的特点,“有”是生养之神。有“混沌”、“动”、“大”的特点。道体是从“无”至“有”的,“无”虽有创造的潜藏力,但需要最初的鼓动力。在老子那里,由于更注重以“反”为内容的规律道,以至老子把规律道作为道体从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认真关注张弓先生关于“寻常词语艺术化”论述中概念与概念、概念与例句的矛盾,概要分析三十多年来该课题研究步履艰难的原因,并指出后学们的拓展已偏离了命题的核心-“艺术化”。“寻常词语艺术化”应该是与修辞方式(辞格)并行的修辞手段,二在“取得艺术效果”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而前利用词语的常义、常用搭配取得艺术效果,具有个性化特点,又与后词语运用的变异性,具有普遍性特点差异显。  相似文献   

5.
“更”、“更加”和“越发”三个副词有着鲜明的使用特点。它们既有共性,又表现出很多个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将有助于我们的应用与教学。  相似文献   

6.
“乐”即是“乐”是荀子的乐教思想,“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尽变矣”。荀子是从感性的(视听)以及理性的(心)诸种心理体验来论述的。那么,“乐”既能使人耳目愉悦,又能使人情感愉悦,达到在“乐”中“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受教者的情感发展,要从受教者身心特点出发,使其快乐地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7.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8.
法制与法治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通过“法制”与“法治”的辩析,旨在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依法治国”思想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9.
流动于学艺术中的“气”,既非物质实体,又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有机生命体的内在灵魂,它与生命力息息相关,具有流动性,连贯性的特点,天然禀赋之气与后天培养之气都将通过创作流泻到艺术品中,形成艺术品所特有的气息,接受感悟艺术品的结果将使“气”完成从天到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计算机学科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往往采用的方式有接受式和活动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教师要善于合理安排,取长补短,寻找“中间地带”。本文有机地整合了“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说中学”,探索出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副词“又”进行系统研究,从信息论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探索“又”的语义特点。文章第一部分根据“又”及类似副词具有拷贝信息的功能,即能在话语中提供或补充信息量这一特点,提出拷贝型副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又”的语义和用法重新归纳分析,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完全性拷贝和部分性拷贝,部分性拷贝又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和对立性拷贝三种情况,并依此对“又”的拷贝信息的特点作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含义;分析说明了为什么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及怎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魏晋“仙窟”模式小说的特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小说模式的四个主要来源,即“神仙”思想影响下的神山仙窟传说、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大山、洞窟的记载与传说、老庄思想以及前人的文学创作。在探清源头的基础上,又大致介绍了魏晋后“仙窟”模式小说的发展,从而对魏晋“仙窟”模式小说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一)“宏观导写”的内涵所谓“宏观导写”就是指从全局着眼,从大处着手,从人文性的高度,从“文品即人品”的连通性,从文章与思想认识水平的内在联系,书山文海与社会实践的互补性,互感联想与思想认识的揉合性特点,从关键性方面把握根本解决作文指导教学的原则、方法问题。同时,又以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准,教学水平和“学生”先做人后习文的素质同步发展互为作用,以人性的闪光,生活的再现,做人的生命活力和作文教学目标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高扬学生主体精神,用大语文观作统帅,从组建网络上入手,宏观驾驭,“开源导流”,追…  相似文献   

17.
在书法创作中既要注意发扬“传统”,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从而使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书法艺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爱民  刘峰 《江西教育》2002,(20):26-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学派的鼻祖泰勒对文化下过一个…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使”字句的使用比较典型,有其特殊的语法功用和意义,详细探讨“使”字句在句法要求上的特点,“使”字句的语义结构及其特点,“使”字句在句法要求上的特点,对于恰当掌握、使用“使”字句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