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2.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新闻媒介对读者的争夺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军队报纸,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读者?近几年来,我们《前卫报》的一个成功做法是:多采用“亲历式”报道,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魏超 《当代传播》2003,(4):85-85,88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近几年来这种报道方式在我国新闻界逐渐流行起来,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日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新闻媒体因而也更加注重体育报道,但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相比,纸媒的体育报道有其局限性。如何扬长避短,让纸媒的体育报道抓住读者的眼球?本文以《新晚社区报》独家策划的《毅腾队报》为例,从选题、写法、细节处理等方面,分析纸媒体育报道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出现了大量模式化的亲历式报道。许多报道纯粹是为了“亲历”而“亲历”,大搞各种带有炒作色彩的“亲历”,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生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进行了及时、广泛、深入的报道,其战地日记《亲历炮火》成了一位新闻记者的绝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记者履行职责、坚守岗位的高度敬业精神。同时,《亲历炮火》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新闻报道集,其在写作上有以下特色:再现真实,让读者看到残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8.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亲历式报道,是从采访者亲身经历的角度采写新闻的一种报道样式,它使新闻由第三者的转述变为当事人的叙述,是一种“现场化、形象化”的报道,“直通车式”的报道。这种报道样式现场感强、真实性强、生动形象,是近年来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报道样式。亲历式报道之所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因为它首先具有鲜明的写实特点。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一般意义的新闻,通常只保留事物的本真,告诉人们发生了怎么一回事就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但这样的传播,带给受众的只是事实信息本身,而事实之外更加丰富的“声与色”等附加信息,却往往被…  相似文献   

10.
题性报道是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宣传色彩十分浓厚。当前,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各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改进主题性报道,力求使主题性报道获得最大收视实效。在2006年4月份衢州市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宣传报道中,《衢州新闻》的系列节目摒弃了以往套路式的报道方式,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些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杜献洲 《军事记者》2003,(12):28-29
我采写的《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凝聚着武天敏编辑、部领导和社领导的心血。此稿原准备发“海边防专版”,军事部主任赵险峰看到大样后,临时“挖”过来,发一版中心,总编室连续安排5天,夜班进行了精心“包装”。当记者10年来,我采写了一些亲历报道,现将零星体会整理如下。一所谓亲历报道,是记者以与采访对象共同经历新闻事件的形式所采写的现场新闻。本来,所有采访都应该到现场,如同开玩笑说“亲自吃饭、亲自睡觉”一样,到现场是记者的职业需要。美国摄影记者罗波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  相似文献   

12.
坚持正面报道,唱响主旋律是党报的天职。然而主旋律怎样才能唱响,正面报道如何才能出彩呢?不少人认为正面报道读者不感兴趣,党报记者难当。其实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只要是真正的新闻,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王蔚 《新闻实践》2014,(6):73-74
2014年开年以来,以浙江日报《治水拆违大查访》、浙江卫视《今日聚焦》等新闻栏目的开办开播为标志,浙江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走向常态化,无论是报道规模还是监督力度,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栏目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记者调查为主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新闻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相似文献   

15.
何瑶 《新闻前哨》2010,(2):89-90
在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市电视台.无论是重大新闻报道还是民生新闻。我们都可以看见不少记者从幕后走到银屏前.向受众讲述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新闻事件。他们的出现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三者,为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11,(11):60-61
人接地气文冒热气 近一时期以来,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浓墨重彩刊发记者在基层一线的现场见闻。我们《前卫报》也大张旗鼓地推出"走基层·我在现场我报道"专栏,陆续刊发记者的亲历式见闻。一篇篇稿件像带着露珠的鲜花清新感人,深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7.
马德里纪事     
为了及时报道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的盛况.中国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派出3名资深记者和1名电视台传播人员组成精干的报道组.远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回程的飞机上.记者请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报道组介绍了他们在会议采访中亲历的几则小故事,以便让读者从一个侧面感受一下出席大会的中国代表的风采和报道组的工作实况。  相似文献   

18.
记者对新闻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实践。回顾一个采写过程来谈亲历性报道,也许比重复新闻定义更容易让人进入思考的境界。我选择一篇典型的亲历性报道——《八千米击浪向战场》(刊《解放军报》2001年8月20日二版),谈几点看法。1、挑战性军事记者的亲历性报道应当具有挑战性。如果你说“我明天要去亲历一个班务会”,编辑部未必会感兴趣。如果你亲历的活动是常人难以实际感受的,本身就具有新闻的新鲜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新闻名篇的记者,大都是在第一线亲历战争的人。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坐在电脑网络前就可以汇集万里之遥的新闻,但名记者仍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这次两会会风特别好,报道也透出一股清新之风.清新之风体现在:报道的主题鲜明、记者的眼睛向下、方法是紧盯热点、作风是见缝插针. 一、主题鲜明:"中国梦" 今年两会报道,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省市级媒体;无论是党报系列,还是都市报系列;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围绕"中国梦"主题来进行.就拿我本人来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到北京第一天,人民网的记者就请我参与他们举办的"代表委员热议‘中国梦’"活动.会议期间,又有一家报社向我约稿,题目就是"我的‘中国梦’".无论代表还是读者,每天都沉浸在"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20.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对记者的要求较高,对记者的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以及敬业精神都是一种考验。通过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情况来看,媒体记者素质有待提高。下面本文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提升记者素质展开全面分析,无论是从专业报道能力,还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入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