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解法一把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绳子3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3,把绳子4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4,根据题意可知:绳长的13比绳长的14长16-4=12(分米),也就是12分米占绳子全长的(13-14)。故绳长为(16-4)÷(13-14)=144(分米)。井深为144×13-16=32(分米)或井深为144×14-4=32(分米)。解法二如下图所示,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可以看成绳长…  相似文献   

2.
井深与绳长     
这是我国一道古代的数学问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折成三折来量,则井外余绳4尺;把绳子折成四折来量,则井外余绳1尺。求井深和绳长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58页第22题是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尺;把绳4折来量,井外余1尺。求绳长和井深各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58页有一道思考题: 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4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1米。求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首先,利用投影让学生明确图示关系,结合板书,明确该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常习惯于将总量设为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分析和解法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分数运算,而一个分数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却是一个自然数。自然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较之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因此,我们在处理分数应用题时,可用线段分析的手段,巧设总量为一个自然数,从而减轻学习理解和计算的难度,启迪学生思维,使计算简便、准确,下面略举几例说明。例1 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6尺,把绳5折来量,井外余2尺,求绳长和井深各多少?分析:设绳长为20等分,四折,每折5份…  相似文献   

6.
题目: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第一次把绳子平均3折,去量则余4米,第二次把绳子平均4折,去量则余1米。问井有多深?绳有多长?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法 顾名思义,此法就是通过制做简易实验的办法,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解题的一种辅助教学法. 例1 我国古代算题: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1尺,求井深.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课本第十一册有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井外余4尺,把绳子四折,井外余1尺。求绳长和井深各是多少?“教参”里介绍的解法是:4×3-1×4=8尺……井深(8×3) (4×3)=36尺……绳长  相似文献   

9.
题目: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第一次把绳子平均3折,去量则余4米,第二次把绳子平均4折,去量则余1米。问井有多深?绳有多长?解法1:用分数解。把绳子平均3折,就是把绳长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时去量井深,则每段有4米露在井外;把绳子平均4折,就是把绳长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时去量井深,则每段有1米露在井外。那么,两次露在井外的绳子总长的差刚好与它们的折数差相对应,即可列式为:绳长:(4-1)÷(1/3-1/4)=3÷1/12=36(米)井深:36×1/3-4=8(米)或36×1/4-1=8(米)答:井有8米深,绳长36米。解法2:用方程解。设井深为x米。根据绳长不变,可…  相似文献   

10.
问题情境:五一假期,晓明与晓茜在宽阔的田野放风筝,忽然看见一只青蛙纵深一跃,跳进了枯井.晓明好奇地趴在井边看,晓茜吓得急忙呼喊,“别掉进去了.”晓明说:“井不深,我估计不超过10米.”晓茜说:“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风筝线来测量一下井的深度.”于是,他们把风筝线三折来量井深,井外余线四米;把风筝线四折来量井深,井外余线一米.亲爱的同学们你能根据晓茜的度量方案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井深和风筝线的长度吗?  相似文献   

11.
诱导想象促进思维周建平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2,在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了这样的变式练习:修一段2400一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全长的,第二周修全长的,(1)两周共修多少米?(2)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多少米?(3)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通过条件变换,...  相似文献   

12.
一、一题多变训练给出基本题后,要求学生变换条件,问题、结构或叙述方式,解答后再比较。例:一根木料长8.4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还剩多少米?列式:8.4×(1--)。(1)条件不变,问题改为:①两次共用去多少米?列式:8.4×(+)。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多少米?列式:8.4×(-)。 (2)问题与条件互换。一根木料,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还剩3.5米。这根木料全长多少米?列式:3.5÷(1--)。(3)改变叙述方式。一根木料长8.4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2.1米,还剩多少米?列式:8.4×(1-)-2.1。(4)改…  相似文献   

13.
数学竞赛刚结束,同学们就把我围得水泄不通,有一道题成了讨论的焦点:为了测量一口井的深度,同学们想用长绳吊一重物的方法,将绳子三折量,绳子比井深还长出6米,将绳子四折量,则绳子比井深长出2米,你能算出井深与绳子的长度吗?  相似文献   

14.
课程活动资料二(二)(配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元角分的认识、认识图形(二))刘艳琼(赣州市清水塘小学)一、自制米尺,测量长度活动目的:配合厘米和米的初步认识的有关教学,要求学生每人自制一把米尺,通过量一量,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米...  相似文献   

15.
花押娣 《物理教师》2000,21(2):28-28
[问题]如图1所示、两根轻绳系着一个质量m=0.1kg的小球,AC绳长l=2m,两绳都拉直时与竖直转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问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当角速度分别为 2rad/s、3rad/s、4rad/s时,上、下两绳中的拉力各为多大? 分析和解答:两绳张紧时,小球受力如图2所示,当ω由零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或者假设ω很大和ω很小就可以看出T2和T1均有出现零值的情况). (l)BC恰好拉直,但T2仍然为零,设此时的角速度为ω1,则有: (TICO 30”。ffig …  相似文献   

16.
一、分率与数量的比较当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时,不容易区分什么是分率,什么是数量,容易将题做错。如:一根铁丝长40米,第一次剪去38,第二次又剪去38米,还剩下多少米?解这道题时,学生往往误解为40×(1-38-38)=10(米),把“38”与“38米”混淆了。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别清楚“38”是指把40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40米的38,“38”表示分率;“38米”表示1米的38,是一个具体数量。“38”和“38米”主要区别是看它们带不带单位。求还剩多少米,正确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图1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图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北图1 弹簧秤的使用京第1版)第22页中一个用弹簧秤测量滑轮组效率的示意图。由图的标示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测量时弹簧秤水平使用是正确的,而弹簧秤倒置使用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两种测量方法中弹簧秤的秤钩上接触的力都是实际要测的滑轮组上绳的拉力,二者间没有区别,它们中不存在正确与否错误之分。若测量中出现错误,只能是因弹簧秤在不正常状态下使用,导致弹簧秤零点位置…  相似文献   

18.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现介绍两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例 :一根铁丝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25多 1米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13多 3米 ,正好用完 ,问这根铁丝有多长 ?分析 :求铁丝全长 ,应知道铁丝的一部分长度 ,及其所占全长的分率。用一般画图方法 ,不易看出这两个量 ;可采用下面方法 ,就很容易找到它们 ,这种方法叫“量往一块凑”,即把具体数量在图中集中表示 ,如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 ,具体数量为 3+ 1=4米 ,它所占全长的分率为 1- 25-13=415,因此可解为 ( 3+ 1)÷ ( 1- 25- 13) =15米。答 :这根铁丝全长为 15米。…  相似文献   

19.
一道有趣的物理习题孔德成(江苏省常熟中学,215500)题目:摆绳长L的下方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小球用轻棒与一质量为M的球相连,M球悬挂的绳子无限长(如图1).现使M、m两球在水平面内摆动,求摆动周期.图1有学生认为:绳长为L、质量为m的小球可以...  相似文献   

20.
【教学案例】 师出示第一道题:一根绳长3米,分成5段,每段绳长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很快写出答案。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我们班解答这道题的结果是全军覆没。 (全班哗然,几位机灵的学生好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生:这道题没有说明是否把绳子进行了平均分,所以每段的绳长占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是不确定的,是无法解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