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道德品质。古人说:“感人者,莫先乎情。”“为良师者,赖其仁,非教术也。”没有教师的爱,学生好似幼苗没有阳光;没有教师的爱,学生的身体、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区分为真爱和假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要把你认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不是献给某个人,而是献给集体)的愿望,是努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也达到和我们同一水平的愿望。”真爱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诚”。真爱…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假爱”,声名便不太好,于是我们在这“假爱”上加了引号。这里的“假爱”实质上还是“真爱”,只不过这“真爱”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爱有所区别。它是一种经过包装,被克制了的调适性“真爱”。家庭中,夫妻俩常常是冤家,生死对头,或许正是由于他们动了真爱,一真爱,双方的要  相似文献   

3.
夏雪琴 《中国德育》2012,(21):60-62
走进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生命因爱而精彩”七个烫金大字跃入眼帘,这是我校的教育理念。经过六年的“真爱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我们深深明白,要把学校打造成真爱乐园,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就必须创建书香乐园,以经典阅读的力量来培养人、陶冶人、塑造人。童书是最美妙的源泉,它能浇灌出最芬芳的人性花朵。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关爱每一个学生更需要一种真爱,让真爱成为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宝典”,使教师真正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给他们以家的温暖,使之真正生活在爱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7.
杨瑞清 《人民教育》2005,(12):14-16
每次到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瞻仰陶行知先生陵墓,都会为牌坊上的“爱满天下”4个大字感动不已。1995年,我们把坚持多年学习、实践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体会,概括为“学会赏识”。2000年,我们请一辈子致力于“童心母爱”教育的斯霞老师亲笔题写了“学会赏识,爱满天下”8个大字,作为行知小学的校训。我们的教师、学生、家长太喜欢这8个字了!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学会爱,首先要有真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中国的教师最爱孩子,往往也是最不会爱孩子!错误的爱,就变成了害。只有学会了…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爱如茉莉》是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心急如焚地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选材典型,文中通过一些看似平淡却感人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挚爱。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10.
王月娥 《宁夏教育》2005,(11):30-30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没有严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严是爱的体现,爱是严的目的,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感化学生,促使其进步。  相似文献   

11.
周久志 《广西教育》2010,(1):36-36,44
教育家夏丐尊早就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爱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笔者认为,要想让爱生成为教师职业的信心和力量,让教师的爱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必须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度”,唯此“四有”方能化解“爱生的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爱的真谛     
"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伴我的是我的这位学生。就算我的儿子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伸不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的,我这位学生实实在在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就算他对我的感情是假的,也应该算是真爱……"这是一位老人的遗嘱。老人生前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个儿  相似文献   

13.
让爱三赢     
坦白地讲,做了十年班主任工作,最能找到感觉的还是现在这届学生,为何?1995—1998年第一届班主任,初为人师,满腔热情的爱,但学生是“为何你的爱我不明白”,因为那时没有经验,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一味崇尚“严”的教育方法。2000—2002年第二届班主任,当时刚为人母,有点慈母般的爱,但学生是“你的温柔我不懂”,因为有点溺爱,抑或是有些偏爱,我付出了很多,但对学习强调得过多,  相似文献   

14.
成长中的爱     
科学家们总是有新发现。他们发现了新的恒星、行星,甚至新的人种。但有两样东西,至今仍是个谜:一,时间是从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开始的;二, 真爱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字典上对于“爱”的定义有九种之多,大多数歌曲和诗词也以爱作为主题。爱带给你伤害也带给你快乐;爱能改变人的一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爱与被爱。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如果套用这句话来阐述问题学生的教育,或许下面这句话非常合适: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爱却未必万能。我们常常以为,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有了爱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转化问题学生,需要爱的情感,更需要爱的智慧、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你见过瀑布吗?你知道瀑布的精神吗?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让瀑布自己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但我却快活地给予了我全部的水。”这就是瀑布的精神——爱,慷慨、热烈、忘我!教师就应该有瀑布的精神——爱学生,爱得热烈、爱得慷慨、爱得忘我。从当教师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爱学生”并不是一句“束之高阁”的短语,真正做到需要太多的付出和奉献。我们还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     
吕杳珍 《辅导员》2014,(6):44-44
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距离也是爱     
杨广新 《河北教育》2006,(12):18-19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我想,凡是真正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出发,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快乐生活和美好前程所做出的奉献和付出都是真爱。但真爱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爱的付出不仅需要把握好尺度,更需要巧妙的表达方式。它的最低要求是孩子能够接受得了,应是艺术性的师爱。那些伤害孩子自尊的“师爱”表达,很容易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带来心理伤害。妨害孩子身心自由的师爱同样是要不得的。因此,笔者认为“爱”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日,给某班代一节劳动课。劳动过后,学校发给每个孩子一根冰棒降温,恰巧多了一根。“老师,把这根送给晨…  相似文献   

19.
爱的墓志铭     
亦舟 《语文新圃》2010,(4):25-2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当年看见红楼梦里这话,感觉有点晕,现在回想,那实在是对爱的最好诠释。有痴才有真爱,有真爱才有恨。恨什么?没有具体内容。诗经“关雎”里没有记载?《别赋》里没有描述?爱情高手玉蹊先生没有写?有爱就一定有恨,但恨看似又与爱无关——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谈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我们无不为之自豪,因为这是教师大都具备的品质。但2005年5月20日看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时,我却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爱?这一期“今日说法”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