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具备天生的写作能力,还特别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和多观察生活,从而收集到写作的材料。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要激励他们大胆创作并修改,让他们在写作的体会中进步与成长。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但是小学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原因就是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有限,对校园生活缺乏感悟,没有很好的素材来源来支持写作。写作来源于生活,想要挖掘写作内容,就要启发小学生探索自然和领悟生活的能力,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积累做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教师应从学生内在的需求入手,促使写作素材回归到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及校园生活,双管齐下,才能使小学生的习作焕发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对小学生的写作指导,教师应从学生内在的需求入手,促使写作素材回归到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及校园生活,双管齐下,才能使小学生的习作焕发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命题作文是小学作文的重要形式之一,实施作文创新教育,须重视命题作文的训练,改变命题陈旧、材料单一、内容雷同的弊端,讲究命题设计、改进指导方法。一、观察事物———视角独特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须启发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搜寻写作素材。1.在选择观察事物上突破常规。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停留在事物表面,所写文章必然缺乏新意。为此,在指导观察中,须引导学生突破种种限制,让他们大胆地到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观察物。如一位教师要求学生以《菜场》为题作文。虽然…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和写作能力,常常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要帮助小学生在作文中敢说、会说、会写,就要强化阅读,同时点燃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想象作文,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关于想象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他们想象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从“听、说”向“写”过渡的环节,“写话”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推动性的积极作用。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以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对象,探析启发小学生写话的办法和教学路径。一、小学生写话启发办法1.写其所说。对小学生而言,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是“写话”的第一步。由于他们生活阅历少、知识积累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让他们去写自己说的话,既现实、简单与高效。在学习《春到梅花山》时,在小学生朗读课文感悟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原因之一是教师常常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从阅读、生活、科学、想象等方面收集鲜活的作文素材,为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记者遭遇:小小“老学生”记者在火车站,碰到随父母去广东的一位男孩。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已经有10年,辗转多个城市。他随父母四处奔波,经常转学不说,学习也跟不上趟。他今年14岁,却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班里的同学常常嘲笑他。近几年来,大量青壮年农民涌进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一些留守家中,还有一些跟随他们一起在城市生活、读书。跟着打工的父母到城里来上学,应该是增长见识、接受更好教育的好事,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民工子女的身份,不能融入以城市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他们往往孤独、胆小、自卑、沉默,饱受捉弄和歧视……他们成了校园里…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既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把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进行分类比较;指导学生摘抄和背诵某些典型句段,评析鉴赏范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感性材料。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周围事物,搜集材料。写作中,应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  相似文献   

11.
“作文开头难”。不少学生常常望题生叹。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作前多想想,让他们学会想些什么,怎样想,就可以减缓坡度。一、范围往“大”处想。小学语文的作文训练题,大多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课堂、操场想到街坊、村巷,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  相似文献   

12.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灵活、富有趣味的指导手段,从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欲望着手,树立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增强他们作文的情趣。 一、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让学生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最苦恼的常常是没有材料可写。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写作找不到作文素材主要是他们不会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耐心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①一文很受益,同时也产生两点想法,在此冒昧提出,殷切期望得到黄老师和各位同行的指导. 一、有效的教学引导:情感直接对接 黄厚江老师在介绍师生之间的共生写作时,用《用“感激”唤起“感动”》②作为作文教学案例,说在学生写作“感动”这个题目遇到障碍时,他不是进行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理念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参与他的写作活动,用他的写作素材和学生一起构思“感激”一文的写作,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解读生活中的“感动”.在作文教学中,他常常让学生参与到他的写作活动中,他也常常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这就是“共生写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接触习作例文、学写作文。在三年级作文指导中,运用电教媒体有如下几点长处: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一个人的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他学习的一种力量。小学生学写作文也不例外。一旦他们有了写作兴趣,就会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写作中找到许多乐趣。小学生作文兴趣从哪里来?当然要靠懂得小学生心理的教师来激发,来引导。一般说来,小学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经验的“奠基期”,该阶段的学生通常会面临“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非常必要。教师进行系统、科学的写作指导,能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写作情境,有助于驱动他们内心的表达欲,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逐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基于此,笔者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探索,从“引导个性观察,为习作锦上添花”“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抓住瞬间感受,捕捉写作灵感”三点论述了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作文教学,由于“四人邦”“抓政治保险,抓智育危险”的流毒和影响,对于命题后的启发和指导一直是不重视的,常常是命题后就以为完事了。这样就给学生作文增加了困难。命题以后,教师究竟应当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作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不得进行虚构。但由于某些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狭隘理解和严格规范,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受制于浅薄的生活积累,逃不出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的范围,常常觉得无甚可写,有时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也一如现实生活的表象本身,枯燥乏味,使人读之味如嚼蜡。为此,作文教学发现,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增强创作意识,学会“像作家那样写作”,不为自己所掌握的“简单生活”所束缚,发挥创造潜能,才能更准确地观察和表现事物本身,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为什么增加学生的创作意识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创作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他们更多地占有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作文教学时,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文写作指导,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书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夯实的语言基础。由于小学生写作能力较弱,知识面较为狭窄,所以教师应当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写作,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兴趣。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希冀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有助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20.
素材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从他们的生活中来,学生学会从大自然、劳动、社会等多彩的生活中积累材料,善于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选取材料,并从大量的阅读中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丰富人生体验和阅历,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