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每当这段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不禁为这份温馨的祝愿感动。感动之余,我常常思考音乐课堂:今天上课我觉得幸福吗?今天上课学生感到幸福吗?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喜欢上音乐课,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并且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我觉得,音乐课就应该让学生上得轻松,学得愉快.本来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上音乐课时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特别放松、陶醉的感觉,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3.
周少珂 《课外阅读》2011,(8):210-210
自《音乐课标》出台以来,给音乐教师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给音乐教育者带来更严峻的挑战。音乐课该注重什么?本文以“音乐课是快乐的”为中心,教师应该做到:一、转变教学理念。二、改变课堂氛围。三、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那是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相邻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学生转校的成绩单,上面除了音乐外,其他各科的成绩都有。我不由心里一阵纳闷:难道音乐课已经“堕落”到消失的地步了吗?十年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大纲规定:音乐课是考查学科,并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我看问题就出在“考查”二字,使有些学生、家长对音乐课不重视,他们可以这样认为:即使音乐课考试不合格,我同样可以高中毕业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5.
邱丽平 《辅导员》2010,(24):I0016-I0016
把快乐还给童年,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当前我们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学生都认为音乐课不外乎学唱几首歌,如果教师用老一套教学方法教学生,学生掌握这套方法后,对音乐课就没新鲜感,不但对音乐知识没兴趣,连好听的歌也没兴趣了,又如何谈快乐呢?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音乐课几乎只在课表上体现,学生在闲暇之余,嘴里哼哼唧唧的都是偶尔听来的几句不着调的流行歌曲,原本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孩子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课就这样被语文、数学等课取代了。在批改学生日记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写到:"补课、补课,为何不补音乐课?"也有孩子在课后大声呼唤:“我们的音乐课,你在哪里?”这一切都写l叶I了农村孩子对音乐的向往。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不再教音乐的音乐老师,我想呼吁相关部门:让农村的音乐课不再是摆设,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大声唱,让音乐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怎样才能真正让农村的音乐课不成摆设,才能让农村的孩子放声歌唱?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笑,崇尚快乐,我希望快乐地去工作、快乐地去学习。因此,我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想通过音乐这个载体把快乐传给我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但真正接触到音乐课堂,我才发现,我多了很多的无奈和无助。也许是作为副课的原因吧,音乐课成为一些学生精神休息的场所:上课不专心、说话、做小动作……如此种种,让我每次都很窝火。课堂中,不时就会出现批评再批评的现象。我快乐不起来,我想学生肯定也不会快乐。我的音乐课堂已逐渐背离了我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看到题目你可能会感到疑问,音乐课还有作业吗?这和有些人存在的“实施素质教育不要考试”的误区一样。答案是肯定的,创新作业,适当地布置音乐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内容,陶冶学生情操,而且可以领悟音乐的美妙,享受生活的乐趣。那么音乐课要怎样设计作业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布鲁纳说:“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因此,在音乐课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东西都应该为音乐服务,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促使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一堂好的音乐课,首先应充满快乐。只有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才能提升音乐课堂效率,增加和谐。也许有人会说,上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比如你看完一个搞笑的影视节目,你不会说好快乐啊,你只会说好开心,因为这种愉悦感只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11.
苗荣焕 《成才之路》2012,(18):31-31
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应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从而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开阔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1,(10):46-47
中小学音乐课要"减负",就必须淡化音乐课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否则学生将会因为厌倦音乐知识学习而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音乐课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那么,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是由于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而带来的负担过重吗?在我国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真的存在"音乐学习负担"问题吗?如果它确实存在,"负担"到底来自何方,又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美的艺术,而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次次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从而放飞音乐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却有一部分孩子不爱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但在音乐课上却不是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们往往很享受、很放松、很愉快,但由于嗓音或是音准等方面的原因,在唱歌时有些学生并不享受,也不放松,在这件事上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快乐,更不乐于多多尝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更要想尽办法使得音乐课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15.
高中音乐鉴赏课需要布置作业吗?回答是肯定的,长期以来.音乐课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音乐课不布置作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应该尝试布置课内和课后作业。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音乐课就是快乐课。是的,正如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课如此快乐,我是如何进行音乐教学的呢?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音乐的要求,要完成"标准"提出的任务,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  相似文献   

17.
小学音乐课是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它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因此,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笔者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情境导入;形成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他的话从侧面说明了音乐课堂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既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快乐,又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既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我认为,不妨从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  相似文献   

19.
魏巧灵 《考试周刊》2011,(40):216-216
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地动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作为音乐教师,我却听到学生们说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有了答案: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对自身的定位,扼杀了孩子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师也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