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例1 如图1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分解后的太阳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对于光的色散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2010年4月第3版)第十三章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中第69页“衍射时的色散”有一幅图,图下注明“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和单缝衍射条纹,会发现这幅图不是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而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3.
内容梳理一、光的色彩颜色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的色散实验: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是光  相似文献   

4.
知识梳理1.物体的颜色(1)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的侧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证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2.人眼看不见的光  相似文献   

5.
学习了《光现象》这一章,同学们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中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玻璃时折射的情况不同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物理课堂缺少了实验,理论知识就犹如纸上谈兵。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需要关注实验教学的优化。苏科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中涉及到了光的色散和探究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两个实验。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8.
节日里五颜六色的彩灯,电视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勘测中用到的遥感技术等,都与光有关系,其中有些是看得见的光,有些是看不见的光.一、光的色散太阳光(或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色彩给人以美的感觉,它能突出个性,增强表现力。本文叙述色彩的概念,主要介绍染料在染色工业上的配色。每类染料都有其特定的色谱,配色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此,先谈谈颜色特性在染色工业配色上的应用。 一、颜色的基本概念可分为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标准光源 将光源发出的光(如太阳光)色散,可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的系列(色谱)。各种波长的光在人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2.过程与方法(1)感受白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探究过程(2)感受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过程(3)经历物体的颜色成因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光的色敞的各种现象,培养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白光分解"、"色光混合"、"颜料混合"的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二、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16面.关于光的色散作了这样的阐述:一束扁扁的白光射到棱镜受到偏折后照到屏上,在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亮带,这条彩色的亮带叫做光谱.光谱中红光在最上端,紫光在最下端,中间是橙、黄、绿、蓝、靛等色光,如图1所示.由于图1中给出了三棱镜使白光发生色散时屏上有七种色光这一信息,因而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屏上一定有七种色光.笔者针对屏上到底有多少种色光这一问题作下述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刊于1999年第5期刊登倪泽华老师的《关于七色光还原问题的讨论》一文(简称《倪文》)后,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发现教材中所给方法和《倪文》中所给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教材中所用方法可以观察到色散,但合成效果不好,当光通过第二个棱镜时,仍能看到色散现象;《倪文》所给的方法很难观察到色散,所以也就谈不上色光的合成.为此将个人的一点看法提出来与大家讨论.1白光通过原玻璃砖的分解观察困难的原因 (1)各种色光的折射率虽然不同,但相差不大,导致光的分解不明显.依高中教材所提供的一组冕牌玻璃折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彩虹     
一、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把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光.在夏天的大雨之后,天空中浮着许多微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就起着  相似文献   

15.
你了解光吗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的波长较长.紫光的波长较短.不同波长的色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当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发生折射时,不同的色光就会由于折射程度不同而分散开来,形成按照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光谱.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介绍了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等内容,本文试就人眼的彩色视觉功能及物体的颜色问题作一简述,供教师参考。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颜色是指可见光对人眼的作用,并通过大脑产生的视觉印象。人眼中接收光信号的是视网膜的光敏层,其中杆状细胞仅能感受光的强度,对颜色不敏感,不能形成彩色印象;而锥状细胞感受一定光强的颜色信号,能在大脑中产生颜色印象;若光信号强度太低,锥状细胞也不能感受颜色信号,因此在黑夜或黑暗的环境里,人们只有“黑白”的印象;即使光强足够使人眼感受颜色,而当光强有变化时,人眼看  相似文献   

17.
一年以来,我在“综合法”教学试验中,所用的具体方法包括:启发式,发现法,研究讨论式,启发式与发现法相结合,启发式与自学法相结合等,现将我的具体做法列例如下。 [例一]讲“光的初步知识”中的(九、光的色散,采用发现法),(十、物体的颜色,采用自学法)这两个课题内容少,合并在一堂课上教学,即一堂课两个方法。 (九、光的色散):讲这节课,首先设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前,人们以为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太阳光是最单纯的.19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观察到太阳光偏折出一条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如图1,这就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光学实验题     
一、重要的光学实验1.光的色彩颜色(1)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偏转角度最小,紫光偏转角度最大.(2)色光的混合:利用白光通过滤色镜获得相应的单色光,将不同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3)物体的颜色: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来源于人眼接收到的色光.光源的颜色由其发  相似文献   

20.
光纤色度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单模光纤的色散组成,详细推导了描述色度色散的脉冲展宽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调相位法测量色度色散的过程,解析了进行色度色散补偿的必要性,给出了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度色散补偿的原理,并对单模光纤的发展动态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