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为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法院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审理环境争端方面的不足,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国际规则的解释和适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认真研究以为应对。  相似文献   

2.
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体现在对岛屿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将南海争端带入了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仲裁程序的启动将产生何种国际法效果,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利用国际法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此,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入手,对公约强制仲裁程序进行评论,并对我国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日“春晓”事件的实质是对两国海洋权益的争夺,是对能源的争夺。根据国际海洋法的有关规定及国际惯例,日本在“春晓”事件中的一系列行为是没有法理基础的。中日双方应该在公平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中日东海争端。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应是200海里。然而,《公约》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专属经济区的宽度,只是规定了测量专属经济区的方法,即《公约》第五十七条所规定的“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这里所说的“200海里”算不算专属经济区的宽度呢?笔者认为不能算。大家知道,《公约》所规定的国家管辖海域除了专属经济区以外,还有领海、毗连区和大陆架。  相似文献   

6.
海洋科研在科技领域、军事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等发挥的作用日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涉及海洋科研领域,产生的争端也越来越多。关于海洋科研的争端原则上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争端的一般方式,但其中涉及管辖权的有关争端却排除了有拘束力的强制程序从而适用无拘束力的强制调解程序。但强制调解程序的启动也是有限制的,并且存在强制调解与一般调解的重复使用问题、拘束力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在发生海洋科研争端时应该积极启动谈判程序、积极签订地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协定、积极开展针对海洋科研的法律执法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这几乎是人们的“常识”,而海军官兵的“常识”却是: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外,按照领海主权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的国际惯例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中国管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个人可以同国家及其他实体一样参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并可以成为国际海洋法庭海底争端分庭的当事方。这给国际法理论特别是关于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从国际法主体的三个要素,即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直接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能力、国际求偿能力,来论证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的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主权。  相似文献   

11.
1992年2月25日我国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是中国政府宣布了我国首批领海基线,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对岛屿问题做出了规定,但极为原则和简单,导致适用的困难。结合中日之间关于“冲之鸟岛”的争议,对《公约》的岛屿制度进行探讨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确立的。《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同时.为了保障教师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36条规定了妨碍教师申诉权行使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上规定确立了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一项专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非营利性”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体制下,教育机构是“非营利性”的.这一规定主要是指我国《教育法》第25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此基础上,现行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6条和《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第5条,都重申了教育“非营利性”原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到底具有什么可操作性的含义,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立法解释。  相似文献   

15.
钓鱼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千米,位于中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辫,日本人称其为“尖阁列岛”。无论从发现占有权,还是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20世纪60年级以来生效的《大陆架公约》、《海洋法公约》来看,中国对钓鱼群岛的主权都是公认的和无可争辩的。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名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各国的大陆架为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的200海里。但是.如果海底的地形、地质满足一定的条件.能够证明是沿海国陆地的自然延伸。沿海国就可以申请将大陆架的外侧界线最远延伸至350海里处。沿海国对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对海洋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要尊重中国签署的中文版《公约》及其语义,又没规定判例法。《公约》定义了一些歧义型语词而没定义"仲裁",是视之为共识型语词。在汉语和中国的仲裁实践里,仲裁的必要前提是争议双方的同意,而且这在国际上也有共识;作为仲裁本质特征的同意不限于规则级同意,关键是案件级同意。事实上,《公约》排除了仲裁名义下的伪仲裁(霸裁):没规定原则上(在满足某些条件下)仲裁可因单方面提请而立案和裁判,没规定争端的另方有义务提请仲裁,即为另方保留了是否提请仲裁的决定权,尊重了当事国同意的基础地位;《公约》没有把"仲裁"歪曲为一种"强制调解",而是规定了其本质区别。《公约》里的强制仲裁是(仲裁案能成立之前提下的)强制继续而非强制提请,逻辑上它只能是针对中途退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超前思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即开始利用国内立法和影响国际法规制定的方式,维护其邻近大陆架与海底自然资源的管辖权与开发权,并为此后解决海洋争端奠定法律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在缅因湾地区因为大陆架和渔区的划界产生纠纷,数轮谈判无果后,上交国际法院五人分庭裁决,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后发生的第一起国际海洋边界纠纷,也是国际法院第一次实际划定当事国海洋边界的案例。对该案进行历史解读,可为如何解决海洋争端提供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蓝色的国土。海洋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主。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并不存在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根据《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他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如从领海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应将有关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