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现时代,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只有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同时充分吸收、发扬中西文明两方面的优点,互相磨砺、融合,才能建构新型的现代的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为中国留下了传承文明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文化基础,是文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当然也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立足于现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状况进行分析,寻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希望为现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文化复兴的引领和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核心价值观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坚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守护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吸收借鉴人类其他文明成果,鼎新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化是在对西方文化汉语化的言说中建构起来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的肇因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自身的学识途径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严复成为第一个意识到中国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而出现民族危机的人。以自己的翻译思想为指导,严复通过翻译,借用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中传播的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思想为表里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以进化论为依据,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从而启动了其后一个多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文明体系.,在进入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必须通过吸收新的文明成果,改造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和观念,同时又保存能够与未来的生态文明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和观念,把中华文明提升到现代的水平.中国政治的现代化需要经历民族独立——民生富裕——民权保障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家常说:了解人,就必须首先了解他所从属的文化。我们研究孙中山,认识了解孙中山,就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他所接触和生活过的文化圈。过去,有不少人对此问题曾作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探索,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的言行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直接的联系,儒家文化在孙中山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明共同影响着孙中山的个性、思想和行动;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是西洋文明对孙中山的人格、思想和行为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尽管这三种观点都从不同角度、不  相似文献   

9.
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应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内涵。顺应时代消费观念,将回归、寻根的民族意识融入其中,逐渐尝试继承发扬本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将中国式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创造出民族特有韵味的包装艺术,直接表达本民族的心理,使之用于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下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造成第三世界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疏离直至消解。民族文化的消解,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意义上的消亡。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高等教育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实现现代文化的本土化,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以防止文化帝国主义借全球化名义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另一方面也是坚持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应着力传承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在继承中国丰富的传统教育思想资源和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实践经验基础上重新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而不是西方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