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是云南省专业从事特有农业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及国内外合作交流的研究机构。所内建有农业部西南地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09,22(5):93-93
<正>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5月建成使用,同时为"云南省实验动物饲料营养质量与生产检测中心","动物营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实验室由科研实验楼和配套试验猪厂、鸡场、饲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创于1984年,是由原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向。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物质科学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2年9月12日由青海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实验室主任为张怀刚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道文研究员、副主任为青海大学杜德志研究员,其他委员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青海大学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实验室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建立以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正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2001年6月建立的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进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序列,2006年通过建设验收。2011年10月,科技部批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2017年6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首次评估。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及接入电力系统的重大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学校其他优势科技资源,组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开展创新性研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刘吉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黄其励院士。  相似文献   

7.
正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以华南地区重要农作物、果树和水牛等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实验室是以2003年建立的"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基础,整合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优势资源,于2011年3月立项建设,2014年7月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2016年在科技部首轮评估中获得良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针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粮食作物水稻、食糖原料作物甘蔗、工业和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上级主管部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09年、2013年、2016年连续三届评估均为优秀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青藏高原区域上唯一的省部级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在青海省寒区特殊和特有动植物种群的保育、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维持、重要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恢复保护等方面开展研究;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及其效应、可持续发展等寒区生态学前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9年12月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在2010年、2013年和2016年连续3届全面评估中获得青海省优秀重点实验室称号,其研究方向:基于藏药临床与生产实践,解决制约藏药行业发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等瓶颈性重大科学问题;特色优势:聚焦解决藏药重金属与安全等行业共性关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13,26(4):111
云南师范大学"边疆发展与地缘安全"创新团队于2012年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该团队建设以"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边疆地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云南省重点学科、"低纬高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云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平台为依托,顺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4年5月通过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管理联合会认定成立,依托单位为云南大学,目前在职人员14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9名。主要研究方向:寒武纪早期生物、古植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地球化学。实验室瞄准云南省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古生物资源优势,开展古生物资源保护与研究,科学理论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实现深奥的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建设,2006年12月通过建设验收。2006年及2016年,它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以解决我国稻作科技和水稻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宗旨,顺应农业科技发展大趋势,瞄准世界水稻科学发展前沿,以水稻资源学和分子育种研究为重点,开展水稻生物学研究,为稻作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矿业大学整合原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成立,是依托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共建的一个国内领先、高度开放的科研平台。实验室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于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先后通过科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是2010年12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13年3月正式进入运行期,依托单位是中海油研究总院。实验室总体定位是:以高效开发海洋油气为目标,以引领海洋石油高效开发技术前沿为导向,以认识油藏、高速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为主线,开展重大和关键技术攻关,引领和支撑海洋石油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于2005年获批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是青海省第二批重点实验室。2017年,实验室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综合和单顷评估中获得综合和单项评估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着眼于青藏高原特色药用动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09年12月,经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财政厅批复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为钟启文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昆仑学者"、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硏究中心刘明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吴凤芝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立足于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开展高原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1987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和相关资源组建的。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筹建的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于2010年初通过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的行列。奋斗不止以"稀"为贵在工业界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  相似文献   

18.
天津大学过程检测与控制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天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石油化工、环境监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4):86-87
<正>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环境资源研究所部分课题,于2011年成立。中心坚持"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学风,瞄准学科前沿,立足生产实际,致力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以隋启君研究员为带头人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工作。中心重点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核心种苗生产和新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栽培技术研发、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研究和马铃薯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心拥有科技人员22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2人(高  相似文献   

20.
正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组建于2009年,2012年获批建立,依托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实验室主任为青海师范大学曹广超教授,实验室学市委员会主任为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副主任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研究员。实验室主要依托学科为地理学、生态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基于学科及地域特色、实验室主要进行高原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