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人类主义视野中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对实验室的微观考察,哈金、古仃、谢廷娜、皮克林等提出了一套新的实验室理论:实验室是包含许多实验要素的系统,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了实验室科学的稳定。通过对实验室要素的分析,他们认为科学是物质力量和人类力量相互冲撞的实践过程,他们还重申了科学稳定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研究热点。在这之前,科学哲学从其方法论规则出发,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实验,而非实验室。实验室只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为实验提供恰当的场地。作为赋予科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将最初的研究视角转向了对科学实验室的探求。他们认为实验室的意义已经不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乃是人们理解科学的一个理论概念,实验室自身已经演变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能够解释科学成功机制与过程的场所。于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就实验室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表现为:实验室是被强化的场所,还是自然呈现的场地;实验室是知识生产的领域,还是科学研究的制度环境;实验室是制造了事实,还是发现了事实。由此,二者的差异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009—2011年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总结了建设取得的成效。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加快云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实验室选择的研究方向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积累、围绕国家目标与发展战略、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促进科研特色的形成.主要研究方向一旦被确定,就应整合科技资源,深化研究方向内涵.  相似文献   

5.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 1 98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的部门开放实验室 ,是我国唯一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专业开放研究实验室。目前 ,该室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基地。在“早期生命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奥陶系统、阶级界线全球层型”、“二叠系全球年代地层系统”、“生物的灭绝与复苏”等方面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1 996年和 2 0 0 0年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中 ,该室分别列地球科学类第三名和第二名。研究方向 主要有五个前沿领域 :①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拟采用多学科综合研…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经历了建设、发展阶段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深入地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政策,尤其是系统地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其对策,科学、客观、公正、深入地评估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4):3-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宫鹏研究员近期透露,我国首个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完成。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湿地总面积已减至30.8万平方公里,10年内湿地面积减少了5.08万平方公里。该研究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宫鹏、牛振国、程晓等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09,22(5):93-93
<正>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5月建成使用,同时为"云南省实验动物饲料营养质量与生产检测中心","动物营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实验室由科研实验楼和配套试验猪厂、鸡场、饲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已近40亿年,如何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历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樊隽轩主要从事定量地层学、定量古生物学、定量古地理学、全球界线层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地层古生物的数字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东省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服务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内涵,提出建设服务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从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发展学科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建设服务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意义及明确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更好地适应云南省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服务并促进云南地方经济腾飞,实现"科教兴滇"可持续发展战略,云南省和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4月12日正式成立共建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生殖发育生物学为主要方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为基础,根据云南省畜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F0002-F0002
天津市应用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队伍,有学术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永丹教授和"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林跃生教授,有博士生导师7名。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分子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南开大学药学院为依托,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目前实验室有长江学者2名,天津市特聘教授1名。南开大学特聘教授1名,南开大学引进人  相似文献   

14.
邱德胜 《科学学研究》2013,31(3):330-334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实验室研究,其目标在于揭示科学知识的实际生产过程,还原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本性,传递对正统科学观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它的理论渊源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实验室研究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辩护到批判:话语转换中的科学哲学;第二是从宏观到微观:视域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第三是从异域到本土:场点转移中的人类学。此外,常人方法论、科学实践哲学也为实验室研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盛晓明  陈海丹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41-1046
 科学作为认知的典范,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条件,它的认知范式是如何演变、转换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认知文化领域。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尤其是实验室研究进路所理解的认知文化问题。实验室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科学认知的多个维度,以及不同的科学学科在认知范式上的差异,为我们探讨认知文化的构成和演进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科学技术部关于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部署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于 2 0 0 0年 7月 ,对数理科学的 2 3个和地球科学的 2 6个国家重点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实验室研究性质的不同 ,参评实验室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数理科学实验室中基础研究类 1 9个 ,应用基础研究类 4个 ;地球科学实验室中基础研究类 9个 ,应用基础研究类 1 7个。专家们根据不同性质实验室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数理科学实验室 1 995—1 999年、地球科学实验室 1 996— 1 999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评估结果表明 ,各实验室能够紧紧把握学术发展方向 ,研究重点突出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至国防建设的基础问题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多年来 ,实验室不懈努力 ,大胆创新 ,积极承担国家任务 ,特别是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取得了许多优秀研究成果 ,为我国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次评估结果 ,我院有 3个数理科学实验室和 3个地球科学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本刊将陆续介绍这 6个优秀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目前是我国惟一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国家级专业机构,199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我所致力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基础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实验室研究方向、软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研究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良性运行的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西安分部)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研究所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设的,现有各类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工程师10人,另有23名博士生、28名硕士生在这里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