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生态批评通过文本分析挖掘作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种种处理和想象,为人类准确认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批评范式。在生态批评的导引下,我们应该反躬自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积极建设人文生态,逐步确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态理念以及和谐包容的生态意识,最终建立人类诗意栖居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而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使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在城市区域内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由良性人文生态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人类复归美好精神家园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2.
<正>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在很多时候是来源于自然的,或表现草木山川对自己的情感蕴藉,或表现自然力量的无可撼动,或表现人类与自然生物的和谐共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表现出作者生态意识在内心的萌发。生态意识自古有之,几乎可以上溯到《周易》,其中"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对"生态思想意识"的最佳表述。生态意识是一种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几乎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借助一些直接或间接反映生态内容的古今中外作品,帮助学生进行生态思想意  相似文献   

3.
周代生态环保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源起先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后世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古人逐渐确立了爱护自然和生命的行为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客观作用。"万物有灵观"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并成为后世生态环保思想形成的重要源头。图腾崇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图腾主义的信仰,说明了人类尚不能积极地进行对自然之物再生产,而只是消极地禁止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之剿灭。西周至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天、地、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联系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它也促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生态主义视整个世界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是美国诗坛的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他的生活背景和作品《穿过黑暗旅行》,指出他的诗歌关注资本主义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传递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才是"生存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伦理学的自然基础(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二个最高准则:"生态中心主义平等"、"自我实现"和指导性原则"手段简朴,目的丰富"的生活方式,可发现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蕴含的深层生态意识为:人类和自然是平等且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如果人类想实现自我,就必须善待自然。弗罗斯特反对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反时基于科技、工业化和商业化基础上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倡导一种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7.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诗意之笔描摹了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历史悲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景象的醉人画卷,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同在的诗意栖居之境,同时也展露了原始文明在现代文明侵袭下所遭遇的无奈、悲哀和尴尬。这种通过对原始氏族生态文明的书写,表达出人类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关照当下自然生态破坏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引起的人类精神文明被破坏的窘状,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生态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秦枫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15-118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态及上层建筑(政治),是以上各个变量系统的交叉,而非某一单独系统的结果。以徽州文化区的生态为切入点,从三个维度———自然、社会及政治进行考察与阐述,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集群进行创造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提供必要的时空地理环境,故保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进行文化生态保护的首要前提。文化生态问题源于社会问题,对待文化生态的态度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文化生态保护离不开政治手段加以引导、规制和宏观调控。此三者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不仅是单向的,更是三者之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山脉历史文化蕴义的探寻、解绎和归纳工作。通过以宽口径尺度度之之西岳华山历史文化,初步探知的蕴义有:(1)"華"为"花"之本字,虽自先秦起常用,却惟有"華山"以自然实体形式保持热度,散发影响,对华夏、中华之名起到令人瞩目的衬映作用;(2)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子提出"君子若华山"的比喻,颇为符合孔子"仁者乐山"的思想,也甚合华山由"仁"至"正"的山脉文化形象及其诸多实践者的人生历程;(3)明初医者兼画家王履登临西岳体会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心得,不仅阐发了普天下骄子——士人们从事创作的书绘之途,且将人类与山脉的关系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上。本文的结论是: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更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时代推动着最大的人群登山领略无限自然胜景,人类的创造性认识又随之继续丰富着其乐无穷的山脉文化史。  相似文献   

10.
作为托妮·莫里森空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书写成为作家"他者"观照的重要内容和策略,蕴涵了深刻的生态意识,表现出作家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对物我关系的观照以及对强加于自然空间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等人类霸权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加里·斯奈德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关系的生态整体观。这一生态整体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应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借"裴廓德号"捕鲸船上惟一的幸存者实玛丽之口,麦尔维尔生动地讲述了亚哈船长和捕鲸船上其他船员疯狂地捕杀鲸鱼,最终被大海淹没的隐喻性故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麦尔维尔揭示了人类如果只以自我为中心,蔑视自然以及自然中的生命,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小说中处处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前景的担忧,并且隐喻性地指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走出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文明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在人类进入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之后,却意外地出现了诸多反文明的结果,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后面潜藏的是深刻的文化危机。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重新吸取包括中国《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的智慧。"生生之谓易"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集中体现了《周易》的生态智慧,彰显了《周易》的生态文明,充分透显了宇宙万物创生相生、和谐相依的律法,对于构建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色的生态文明,以支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是为伦理学重新寻求真实的自然基础.要对伦理学的这一自然基础予以求证,须先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生命-人"何以存在和怎样存在才最好,由此,伦理本身是生态的.伦理学生态性,既指其存在的整体性,又指其存在敞开的生成化,因为,无论是生命还是人,都是未完成、待完成并以其自身之力而不断追求完成的存在体;并且,命和人的这一生存努力方向的敞开,不仅要遵循自然之理,更要遵循血缘法则.从狭义的人本角度看,伦理即是人类遵循自然之理和血缘法则把自然(充满物理本性)的人打造成文明(有节制和德性)的人的那样一种开放性生成的努力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使自然和人类心灵面临困境。基于此,黑龙江作家迟子建以她对自然对土地对万事万物的深沉之爱书写了大量极具生态意识的散文,她散文中表现出的深沉的自然之爱,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控诉以及对人类心灵的救赎都与现代生态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侯朝峰 《考试周刊》2008,(19):207-209
弗雷德·博兹沃斯承继并发展了加拿大动物文学的传统,以<最后的极北杓鹬>为载体,以极北杓鹬种群消失为契合点,展示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想,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患,反叛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倡扬建立男女平等,人类和自然及生命物种之阃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生存环境,构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重要之源《周易》蕴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自然之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类社会的和谐美以及人自身德与行的和谐美;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深刻地批判了工业化对自然、人的精神、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带来的破坏,用自己的创作竭力寻求自然之美以及和谐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者的生态思想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的小说蕴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其小说集《蓝雪》通过对动物生存困境的描绘,不仅寄寓了"天下一家,命运共系"的生态观;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对生命的漠视所造成的诸多恶果。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实践进行批判反思的积极成果。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重视其"出场路径",在批判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的基础之上,建构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自然"生态主体观,不同于现代性工具理性、经济理性的"人类—自然"生态理性观,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价值本位的"人类—自然"生态和谐价值观,以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