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看了这份报告,令人高兴。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档案》2004,(8):6-6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王刚同志在批示中对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评价,希望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适应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他批示:“看了这份报告,令人高兴。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看了这份报告,令人高兴。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5.
再谈现行文件有效查阅率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适应人民群众需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国家档案局2004年6月召开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座谈会”,对各级档案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提高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是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今年,贵阳市已经确定在全市逐步开放现行公开文件的目标。因此,如何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经验,适时加快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收集是做好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的难点。那么,如何做好现行文件的收集工作呢?笔者对此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就是服务,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海南省档案局馆自2004年10月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以来。本着“服务第一。务实高效,促进政务公开透明”的宗旨.把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和档案馆服务创新、档案馆体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项工作紧密结合,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不仅扩大了政务公开所产生的影响,而且也为档案部门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向社会集中、公开提供现行文件服务,是前几年档案部门对服务机制的创新。这一新生事物在满足社会各界利用现行文件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一些地方,这一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档案工作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档案》2002,(3):5-8
档案部门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工作是利民,利政,利档之举,是档案部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行动,也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方向。档案部门开展这项工作符合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在现有档案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目前的档案基本理论和档案工作的实践方式,方法都还有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更好地开展现行公开文件的利用服务工作,无论是在档案学理论上,还是在档案工作方式,方法上都应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前不久批示: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设的新的窗口,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具有积极意义.希望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适应群众实际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以来,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会议精神,在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云南实际,把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的联系,维护各民族群众利益,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事认真落实。自2002年11月6日省档案馆率先成立“云南省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到2004年12月13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成立“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为止,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145个州市、县档案馆全部成立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并面向社会开展工作,共有22423人次查到所需要的文件24666份。新闻媒体对这项工作作了大量报道,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给予很大关注,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保持其长效机制,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指导思想、服务观念,服务主体,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重点等方面应该有一系列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五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拓展档案部门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机制,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必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近年来,宣汉县以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建设为统揽,着力构建“工作体系、资源体系、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狠抓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做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省档案局于2003年4月25日上午9时召开了省(中)直机关已公开现行文件第二次报送与利用工作会议,省(中)直机关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及档案部门负责人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第一批已公开现行文件单位的移交报送情况和省档案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情况。第一批列入已公开现行文件报送的单位共  相似文献   

15.
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服务机构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服务机构,主要向社会提供内容涉及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是当前档案工作的热点之一.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480家档案馆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就是现在,还有档案馆仍在筹建现行文件服务机构.因此,本文拟对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服务机构的做法提出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档案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6.
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并开展有效利用,是当前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现行文件中心要切实发挥作用,为社会服好务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修订案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政务公开的法规规章,都确立了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政务信息查阅场所的法律地位。各级档案馆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建设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档案信息已满足不了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在人们对现行文件的利用需求量日趋增大的形势下,现行文件公开服务势在必行。 一、开展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行政府政务公开。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了解各项方针政策的渠道,又便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是否按政策办事,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塑造一个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8.
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的一项创新工程,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湘办〔2005〕19号文件精神,对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予以大力配合和支持。档案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共…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情况及山东等地的经验,并根据王刚同志关于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两次重要批示,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档案部门开展现行文件服务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综合档案部门为了拓展服务职能,适应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利用,开展了现行文件服务工作,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工作开展得并不很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档案部门的现行文件服务与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本文就这方面涉及的相关概念、服务方式、相互促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