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在分析外贸函电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结合关联翻译理论做好外贸函电翻译工作.根据关联翻译理论,外贸函电的译者应重视以下三点:(1)根据文本的字面信息意图来揣摩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原文的内在交际意图);(2)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的判断;(3)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将源语文本译入目的语,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语用翻译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既是一项交际活动,又是一项认知活动。关联理论强调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对口译源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语境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员能够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继而比较准确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通过对源语的认知和动态的理解,译员能够运用最佳关联,把说话人的意图准确地传达给听话人。本文结合口译课的特点,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的影响,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运用关联理论来讨论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处理为口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首先,原文作者把其交际意图明示给译者,由译者对其意图做出推理;其次,译者再通过译文将其明示给译语读者,由译语读者使用正确的语境假设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做出正确推理,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并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其对直接翻译的论述更是为异化翻译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异化翻译的应用也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要有限度,这也是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约束力。因此,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认知环境对意义理解有制约作用,而翻译的本质要求译者在原语和译语的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通过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新闻模糊语言的特点,试图证明关联理论对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论,并认为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在传达原语交际意图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实现最佳关联并收获最佳交际效果。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可灵活采取虚实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联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翻译理论是将关联理论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交际过程。在这一理论观照下,英汉翻译实践可以遵循以下翻译原则,以寻求最佳翻译效果:实现和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上的共鸣;准确传递原文作者意图;自觉适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1.
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体现幽默效果。根据关联理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行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动态的阐释过程,译者的责任主要是努力寻求原幽默言语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根据Gut t提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策略,详细阐述了直接翻译的适用情况和补充法、转换法、功能翻译法、译出隐含法等间接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语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英汉两族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对于同一事物所赋予的联想或象征等文化内涵意义无法相互明白。翻译文化负载词语可以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形象转换、增删的方式进行,无论使用哪种翻译技巧,译文在传达原作意图的同时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6-128
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Gutt把翻译定义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16.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培根论说文名篇“OfMarriageandsingleLife”三译文的比较中 ,探讨英文汉译时影响语体 (languagevariet ies)选用的因素。作者认为 ,语体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各语体都能做到与原文信息对等、风格对应 ,而译文读者的社会语境才是决定语体选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其核心是译文必须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商务英语是一种目的和功能明确的专门用途英语,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将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形成正确的翻译价值观,从而最终实现商务专业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宗旨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功能目的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6):121-123
对读者需要的重视是翻译中引入接受美学后的重大变化之一。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是翻译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习语作为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习语中读者接受下的翻译策略的运用,指出翻译的目标应是实现译文与目标读者的接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