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协作与交互在网络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论坛作为网络课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者进行协作-9交互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网络课程中学习论坛存在的问题,以教学设计论坛为例,阐述了在实践中运用ASP技术、ADO技术、ACCESS后台数据库等设计开发功能完善的学习论坛的过程,旨在改变当前学习论坛倍受冷落现状,使学习论坛真正成为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有效的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社区是与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另一种教育社会和教学时空,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来诠释网络社区中学习者行为的社会性及其对网络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学习者通过最常见的6组基本行为建构着网络学习社区中的知识与情境,这些基本行为既是社区学习者从个体行为演绎成从众活动和学习懈怠等群体行为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学习者之间竞争与合作交互行为、师生之间控制与服从交互行为的基本途径。上述学习者社会行为是网络中教育主体的社会关系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呈现方式,设计与把握学习者的这些社会行为是网络教育绩效提升的关键,很值得网络教育管理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的推进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推动了网络教育的发展,学习评价体系作为网络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出发,融合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方式,提出了"动机、过程、效果"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并以该评价体系为指导,设计开发了东北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组织行为学》,并将其应用于网络成人学历教育中,实践反馈该评价体系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技术上促使并保证网络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变化、研究发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而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环境、扩大学习者参与意识的培养、增强学习自主性和便利非课堂学习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网络教育来看,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因特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尤其在成人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课程设计是网络教育成功的基本保障。通过分析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存在问题、设计原则,基于建构主义的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发应从对学习者、教学目标、结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分析和设计着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教育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网络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网络教育中WEB(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学本质、媒体对学习的影响、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控制。在网络教育中WEB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环境;媒体并不是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媒体运用的方法和教与学过程中的媒体策略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完全的学习者控制是不适当的,应通过创设有效的认知支架,帮助学习者作出合理的学习决策。  相似文献   

7.
在线学习环境是网络或者远程学习者自我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平台,其设计与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在线学习的质量。为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设计出高效的在线学习环境成为广大网络教育者与研究者努力研究的方向。然而,在线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最初的以网络软件技术与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到后面  相似文献   

8.
提到网络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各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实际上在网络教育的行业发展链条上网络教育学院只是网络教育的集中代表,他上有教育部主管单位,下有网络教育学习者,前有校外学习服务中心,后有网络教育服务商。在各方环绕中迅速成长的网络教育学院的,也带动着其外围体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作为节点,不仅获取资源和知识,而且还担当着资源和知识流通的渠道。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交互促进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利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连通促进了资源知识节点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学习者连通对资源知识节点发展的影响,说明连通能够促进资源发展,能够加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在学习者和资源的连通作用下,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经历由单一资源形成资源知识节点,并进一步聚合成知识网络的过程,使网络资源向开放化、多元化、有序化发展,最终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认知障碍学习者是应被包容、受惠于网络环境,但又容易被忽视和排斥的重要受众群体。本文分析了认知障碍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网络学习需求及其与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关系,并把他们纳入网页设计目标群中,推荐一系列认知障碍学习者需求的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策略,为认知障碍学习者创造一个信息公平的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课本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视为电子学习新的形式和体现,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教与学效果如何?是否真正促进了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这些问题有待研究。本案例来自香港教育局支持的实验计划,课程根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颁发的英文课程指南进行设计。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课查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观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子课本在电子教材设计、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学生深层学习方法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望在内容和功能上整合现有课堂中的一些电子教具,最大化地发挥优势,为新的课堂学习环境提供新的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开放教育教学强调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有效提高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应对策,即: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亚洲地区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eLFA2012)的主旨之一,是围绕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新技术、数字一代的学习、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邀请各国、各校学者介绍其成功的经验,共同反思探讨针对现存问题的可行性改进策略;主旨之二,是联系教育信息化的当前发展水平与趋势,探查未来教育技术领域可能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探索未来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走向,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展望与畅想"下一代"的学习者在我们共同努力营造的"下一代"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学习支持技术,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学习工具与资源,真正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及多样化地进行学习的美好愿景。本次大会的专家报告、学者视点精彩纷呈,通过全景扫描的综合视角对数以百计的与会人员所关注的话题及其相关讨论进行整理后发现,电子书包(或电子课本)、云学习、学习环境、社交媒体(或社交网络)、学习元、连接性的学习、学习风格、学习分析、学习反馈与绩效评估等及其相关支持技术,在可预见的数字化学习未来图景里,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远程开放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便于自主学习的一切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透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条件、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等的分析,按照分层次把握、按过程设计、按对象实施、按效果落实的原则,构建多种媒体组合的、适合多个层面学习者远程学习的计算机数学课程一体化远程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建设(文字教材+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根据教学论理论,教学过程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四个基本要素组成。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基于Web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谁来支持、支持什么和怎样支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开放教育基本特征发生了四次巨大变迁。学习资源的免费获得拉开了开放教育的“闸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但是,面对过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往往容易产生信息迷航,所以开放教育研究者把网络学习资源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进行了深度整合,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术共同体,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然而,伴随着2012年开始流行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又一次打破了开放教育的壁垒.可以免费在线给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讲座服务。MOOC可能会给开放教育带来的各种契机与挑战,然而,MOOC也存在着远程教育中的一些本源性障碍,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一次的变迁,都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加速了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网络技术来代替教育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网络的好玩程度已经超乎了人类的想象,利用网络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习者罹患网络“精神病”的可能。当然,我们可以用网络技术把大学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完善,但大学校园依旧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育资源在共享和重用中存在资源非标准化建设和数字资源版权归属问题。文章提出以学习对象为基础的教育资源版权管理模型,将学习对象的数字版权管理整合到e-Learning系统中,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安全的网络资源共享环境。最后,结合具体的视频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探讨基于对象的网络教育资源版权保护的具体执行方法,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中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教学策略和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就是将网上信息通过管理、整序、加工,为远程学习者方便地搜集信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供信息服务,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远程学习者开放的和共享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主要有: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充分条件,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和相应的策略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控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动机指导着个体的学习。据此,现代教学实践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研究、学生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rapid and continued adoption of mobile devices, few learning modes integrate with mobile technologies and libraries' environments as innovative learning modes that emphasize the key roles of libraries in facilitating learning. In addition, some education experts have claimed that transmitting knowledge to learners is not the only educational goal, as cultivat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is also essential. By integrating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model with book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ne can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of libraries in supporting e-Learning, resulting in innovative and valuable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intelligent mobile location-aware book recommendation system (IMLBRS) with map-based guidance to support cooperative PBL in a real-library environment. Using map navigation and book recommendation functionalities, learners can search for books associated with problem-solving with increased ease and efficiency, thereby helping learners increase their PBL performance in a library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learning performance during PBL supported by the proposed IMLBRS for book searches is superior to learning performance during PBL supported by the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OPAC).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facilitates better learning performance for learners with a field-dependent learning style than for learners with a field-independent learning style. Moreover, the proposed system facilitates learner contemplat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library user education as learners interact with a real-library environment and peers during cooperative PB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