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2.
邹亚先 《学周刊C版》2011,(4):183-183
对于刚刚步人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关爱学生生活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是否学会自尊、自信、自强;是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姜桂玲 《成才之路》2009,(35):13-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因为教师是滋润学生生命的源泉。确立教师生命意识,是关爱教师的前提,改善教师实然生存状态是关爱教师的基础。对教师的关爱行动措施主要有:塑造教师的人文素养、关注教师的主体价值;树立以“教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从教师的“工作体”转入教师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5.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更应该注重关爱教育,在实施关爱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莉 《甘肃教育》2014,(10):32-32
正关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真正成为孩子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关爱学生不仅体现在教书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育人上。不少优秀教师提出,教师关爱学生就是要在教育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方法上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不简单、粗暴、草率,更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7.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原则是根据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在总结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语文情感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关爱原则、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知情结合原则等。一、尊重关爱原则尊重关爱原则是实施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是指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并关爱学生。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人格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吕炳祝 《中国教师》2010,(18):52-52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富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是每个教育者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前提,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心智性的劳动,能够启迪、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赏识教育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爱的教育,是坚决摒弃封建的师道尊严、确实转换教师架子的教育。是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气度,用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方法,赏识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的教育;是让关爱、欣赏、成功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教育。本文认为赏识教育如果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以挖掘学生自主潜能实现人本主义思想为目的,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那么学校教育也因之而引导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献身教育,重在践行师德。作为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甘于奉献、以身立教、以勤为基。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对中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班主任,笔者深刻反思了自己多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认为,应该对中学生实施人文管理,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阳光教育。通过人文管理和阳光教育,让学生们在平等、尊重,理解、宽容,关爱、帮助,信任、激励的和谐环境中健康发展。一、什么是人文管理和阳光教育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因此,人文管理和阳光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的,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的,让学生在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善待生命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教师关爱的温暖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关爱一切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一是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二是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三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感情及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因为责任和义务,这种爱在本质上是无私的,因而也是神圣的。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  相似文献   

15.
潘建东 《教学随笔》2013,(12):142+144
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爱教育"的内容安排,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进行探讨。同时文章还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生活中出发让老师能够很好地融入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在素质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师风范,在"关爱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选择体验性关爱学习方式,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及学生学习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有思想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需要心与心的沟通。作为教师,要有思想,要有爱心,要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情景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调节器;积极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学生德育化教育最直接的方式是语言教育。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委婉式的教育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只要经过教师独具匠心的教育语言,教育成效会胜于一般高压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多运用教育智慧,多使用一些艺术化的教育语言和学生沟通,尊重关爱学生,教育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助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使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为创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贯彻“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无限赏识、关爱、尊重与信任,用大爱的情怀去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关爱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孕育中成长教师的关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关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关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关爱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关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