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反思当前高校德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反人本"倾向,从而建构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的的现代德育人本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以推动现代人本德育思想由理念层次向实践层次和操作层次的转换,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德育低效状态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德育方式上的误区.在"大德育"理论框架下,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与"主行主义"两种偏向,忽视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道德教育只有坚持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存在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乐教思想和美育实践,为中国古代美育、德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到音乐艺术之中,以"乐"进行道德教化,让道德教育在音乐艺术欣赏中完成,可能是解决广泛存在的德育困惑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欣赏型德育模式"希望解决这样一个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从逻辑角度可以具体表达为:1.建立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2.德育情境的审美化;3.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欣赏型德育的前提是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即"德育美".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建构的关键.为此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与欣赏.  相似文献   

5.
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它负载着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着更深远的道德价值.探讨其道德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德育模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为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为宗旨的德育模式,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它促进了校园伦理生活形态的形成,建构了一个道德的校园环境;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成为反思者,而且成为德育价值的行动者和创新者,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它建设了学生的伦理生活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8.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追求德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从事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内在动因。以此为基础开展诗意德育研究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人本价值、建构魅力德育模式的实践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价值、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价值,乃至政治学、经济学与文化学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故事型德育模式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开辟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及实践操作原则。以故事的本体论价值为依托,与故事的文化属性相契合,故事型德育模式特别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合性,既保证了德育实效,又拓宽了对德育实效的理解,更提升了德育实效的人性境界。故事型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操作方式,更是一种以叙事文化信念为内核的德育范式。其基本的理论品味自起始之处便超越了纯粹的德育方式层面,着眼于德育方式及实践操作原则对学生的精神结构、心灵秩序及未来可能意义世界的深层价值。其具体建构策略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德育方式的故事型建构、师生关系优化的故事型建构、课堂德育情境的故事型建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德育场的含义和特征、构建德育场的必要性以及德育场的运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一种适合新时期需要的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t is argued that R.W.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reasoning provides the most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moral behaviour and this is supported by an examination of his main criticisms of R.M. Hare and Philippa Foot. The chief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development 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ugh educators cannot be uncommitted on fundamental moral issues, they can, nevertheless, ensure that rational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A committed teacher is not, therefore, necessarily a moral indoctrinator.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rguments for neutrality rest on mistake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ity and that, without a background of established and accepted values moral education cannot eve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是国家富强的根基。从事教育的人员理应成为道德的楷模,然而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教育腐败不是某一国所独有的,已经成为国际突出的问题。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了"教育中的透明度、问责制与反腐措施"研讨会,使国际上广泛开展对教育系统反腐的研究。2007年,这一组织公布了报告《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为国际教育反腐提供参考。对于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国内学者也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道德成因和德性教育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以及对"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将道德教育从实际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转变为真正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19.
20.
孔争和 《培训与研究》2001,18(3):48-52,40
本文主要阐述道德需要的含义、动力、功能、层次性特征,弄清这些问题对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