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如何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五四"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甲申文化宣言>,其显主题是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问题,隐主题是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即有建设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问题.从文化心理来看,这三次文化宣言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真正确立"文化自信"的复杂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大理文化>今年第4期推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在云南的文艺刊物中,<大理文化>是以专辑的形式最早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艺作品的.这个专辑决非一般应景式的配合形势,而是经过编者认真组织、策划,使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理文化>是云南创办较早的文化刊物之一.从创刊至今,一直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文化品位,立足大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大理文化>以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办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刊物,影响了许多读者,成为"云南省一级社科期刊"中唯一的地州市级刊物.  相似文献   

6.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大理文化>由于坚持办刊宗旨,注重文化品位,在省内外读者中受到了好评.2005年,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从每类期刊中选出一种作为我省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发展对象加以审读."<大理文化>被选为全省12种文学艺术类期刊中的重点审读刊物.7月29日,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在大理召开了<大理文化>审读会议.会上,云南民族出版社文艺室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办公室成员、审读员李光云作了题为<谈〈大理文化〉的品位>的讲话,此讲话已刊载于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审读>第五期,本刊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扬雄创作<方言>的目的是为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編後     
今年是<中國文化>雜志創刊二十週年,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研究所創辦二十週年.當本期刊物出版的時候,不能不想到聖人的川上之:"逝者如斯夫!"當二十年前 <中國文化 >創刊之際,我們在發刊詞中提出:興學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聲不同,我們想爲了走向世界,首先還須回到中國.  相似文献   

12.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冬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举办的一次关于"非遗"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我曾以(<"非遗"保护热潮中的困惑与思考>为题发言,随后把文章发表在辽宁的<文化学刊>上.文章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即"精华"与"糟粕"的辨析、文化功能的演变及旅游开发的得失等问题,以期对"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和保护利用有所裨益.现在就我近年参与相关活动的实际感受,继续就上述问题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是连续的,中国的思想文化也是连续的.这是我读了黄开国先生等撰写的<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再次产生的深刻感受.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宋代文化之繁荣有赖于强调以文治天下的国家政策,然而其严酷的一面却常常被人忽略.<青琐高议>的"多言古事"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文化政策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七史"辨误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粱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17.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批判,可以説開始於80年代後期撰寫的<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一書,最初的書名叫<表演人生>,完稿於1987年.當時雖然正處於"文化熱"和"新啓蒙"的顛峰,但却没有哪個出版社願意出這本古裹八怪的書.書稿本是應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約稿寫的,屬於<邊緣叢書>中的一本,但完稿後出版社突然食言,原計劃六本書只出了三本就不出了.拙稿就屬於被遺棄的一本,後來通過朋友交到另外一個出版社,但又在編輯手裹壓了兩年多,最後還是不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一年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大理州视察.观看了大理州白剧团的白族民俗歌舞<三道茶>演出.并在"茶花号"游船上专门听取了大理州文化艺术工作的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