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迅速且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之一,梳理与之名异而实同的中国本土研究有利于该理论方法的引进运用和中国化发展。在引进之前,中国本就有大量与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名异而实同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实践,公孙龙以"二无一"为分论点的"变非不变"思想所完整体现的就是构式语法理论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以及基于用法的研究模型等观点;"黎派"中也有"形义配对""词不标类,见例知类""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格式"等理论观点和研究实践。它们能从根源上说明构式理论与汉语研究的内在契合、殊途同归,以及采用构式主义研究方法进行汉语研究的可行性与适配性,更能看作是构式语法中国化的良好先天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语法史的研究上一般认为,汉语处置式的产生是在唐代。本文通过大量语言材料,论证了早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产生了完备的处置式,它以介词“以”作为标志。这种处置式和后来的“把字句”在主要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上是一致的,这些特点包括:提前宾语的功能;动词的处置语义;“以”字宾语的有定性等等。本文还同时讨论了上古处置式从主要动词上分出的不同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专门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最后探讨了这种处置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4.
"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研究,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语法理论界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和创新。这一句式的研究历史表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照搬西方理论到理论与汉语事实有机结合的过程。推动这一研究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理论的革新与语料积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都 NP 了”句式中“NP”和“都”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分析,指出这一句式有别于汉语的一般句式,表现出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与英语中的“复合宾语”相对应的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兼语式”。在汉语语法著作中,“兼语式”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兼语式”的理论背景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特殊句式的内涵等。在汉语中,这种句式古亦有之。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已存在。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但对于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开始较晚,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才以对西洋语法介绍、比照中,提出这种句式并加以研究。早在四十年代,王力先生就提出了“递系式”的理论。他把递系式定义为:“凡句中包含两次连系,其初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即用为次系的主语者,我们把他叫做递系式,取‘递相联系’之意”。在此之前,语法学界一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引发了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也点燃了重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学术争鸣.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1世纪以来传统主义和重建主义的三次交锋,得出结论:西方课程论发展的困境实质是研究者自身的困境;“概念重建运动”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逃避了问题.我国课程论不应效仿西方后现代课程的“概念重建运动”,而是要扎根课程开发的实践,努力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效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9.
张玲  高娜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2-23,28
以双宾句的研究为视角,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在"指导"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得失。最后指出,要研究汉语的组构规律,仅靠引进国外理论不行。只有对汉民族的语言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进行研究,才是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以双宾句的研究为视角,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在"指导"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得失。最后指出,要研究汉语的组构规律,仅靠引进国外理论不行。只有对汉民族的语言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进行研究,才是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1.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认为胡适只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不得不承主义有作用,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傅炜 《天津电大学报》1999,(4):38-39,48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完善的语言之一。其中,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关于句于分析方法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汉语语法体系的统一和确立。目前,通行两种析句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析句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各自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揭示汉语语法构造的特点,提高语言研究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新直译主义”(Neoliteralism),是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罗斯(M.G.Rose)于1993年提出来的一种对欧美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评估和判断。“新直译主义”是在“直译”“意译”的矛盾发展和争论中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的哲学和诗学本质。“新直译主义”启发了韦努蒂的“异化论”的翻译理论。然而,由“异化论”引发的“异化”“归化”的翻译理论之争使中国译界的“直译”“意译”之争集体失语。韦努蒂的“异化论”掩盖了“新直译主义”的光芒,加上传统“直译论”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新直译主义”在国内译界的模糊认识,国内译界几乎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新直译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也被忽略,它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试图分析“新直译主义”特点以及与“异化论”的区别,并进一步探究“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从而摆脱异化、归化的樊笼,使“新直译主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文学翻译真正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其中已见雏形,语法研究的“二分法”也来自于该书。马氏开创体系之不可殁,研究方法启人深思。语法研究必须牢牢依据汉语的特质来进行,这是马氏能够科学吸收西方理论、成功建立语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武语法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即构式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已有的成分推知,是一个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位一体的理论.然后结合汉语语言现象用构式语法简要分析了“都+V+的+N”结构,最后总结构式语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唯实主义。历史唯实主义“唯”的是事实、实际、现实、实践,是物质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是社会历史的“现在进行时”。历史唯实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质的规定性上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产生的时代和创造的主体、理论对立面、理论贡献、理论特点和重心以及党性角度等等方面。历史唯实主义的逻辑起点是“实”,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论、历史辩证法、历史实践论和历史动力论,落脚点是社会主义论。  相似文献   

18.
全立波①(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复句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学里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虽然以汉语语法研究脉络这一大背景来标控或完全支配复句研究的轨迹是目前较多学者支持的一种研究思路,但客观地说并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要力图较清晰地反映汉语复句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轨迹,首先我们应当注意到汉语复句理论发展进程中一些影响较大的史实。如:(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直接受到西方语法理论的启迪,汉语复句理论出现了源流。(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文法革新”,促使了汉语复句理论的深入探讨。其中“包孕句”的归属问题得到了较…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在1990年提出了“两个三角”的理论。两个三角包括“普-方-古”大三角和“表-里-值”小三角。邢先生当时是针对汉语语法研究提出来的,但在语法教学中也应该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在语法教学中如何运用“小三角”的理论,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