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华 《家庭教育》2007,(2S):1-1
现在的孩子,哪个当父母的会舍得让他们去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啊! 可让孩子们说起来,他们遭遇的不公正还真不少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4.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33):39-39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情愿时,他们便会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任由孩子对你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相似文献   

5.
常听人说 ,为人父母 ,培养教育孩子还是一门“艺术”。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父亲 ,肚里没喝过多少墨水 ,不晓得这“艺术”是啥 ;可为了让孩子有点儿出息 ,能光个宗耀个祖什么的 ,我还真没少操心着急。这不 ?心里还真有些想法呢 !说实话 ,孩子从上小学读初中到现在上高二 ,读书十多年 ,我这心可不也操了十多年了。有时候 ,孩子们会说他们是“跨世纪的青年” ,沾着这新世纪的光 ,我们不也做了回“跨世纪的父母” !想到这儿 ,那心里美着哩 !可有时候我又犯愁 :孩子常说“跟俺这当爸的在一起不自在 ,有代沟” ,我琢磨着 ,这“沟”在哪儿啊 ?也寻思…  相似文献   

6.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21-22
亲子交流也需要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阿戴尔·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就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写道:“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却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关键词英雄千钧一发的时刻,没有迟疑,没有茫然,只有用尽全力的一推。这一推,结束了靳伟杰的生命,却续写了四个孩子的人生。学识、修养、关爱、生命……她把一切都给了学生。甚至她的离开,都是她给予孩子们的最后一次教育:教给他们爱和生命的意义。她让深圳哭了。当人们听说了她的故事,含着泪说,女老师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当孩子们在期末考试后被告知老师的离去,他们流着泪说,我们的妈妈走了。是什么让这个柔弱的女人成为奋不顾身的英雄?一位获救学生的家长说:“靳老师心里总是想着孩子。孩子忘不了她!我们忘不了她!”这样的爱,谁又能忘记呢?…  相似文献   

8.
我有两个姐姐,每月都给我父母1000元,由于父母来帮我们带孩子,所以,我也想每月给他们1000元。但是我老婆不同意,说如果我给我的父母多少钱,那她也要给她的父母多少钱,这样才平等。可是,她的父母并没帮我们带孩子,给钱的时候却要平分,这公平吗?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恳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是不知道“率子待客大有裨益”的。比如说,当有陌生的客人来到家里,孩子往往会感到好奇、新鲜,会目不转睛地用眼光打量着对方,还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会饶有兴味地倾听父母与客人的交谈,有时还要插进来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往往被父母一顿训斥:“不要‘人来疯’!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去!去!去!到外面玩去!”殊不知,这种“客来逐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小嘴一噘,或做个鬼脸跑开;说待重一点,还刺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打击了孩子求知的积极性。其实,家中来了客人,对主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教子机会,不仅应该让孩子在场,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也一起参与接待。此举好处甚多。一则可以让孩子学习文明礼貌、风度涵养,进行待人接物、应对的训练;二则可让孩子接触社会上各种人物,从而达到丰富阅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01,(12):29-29
东方社会的父母都喜欢自作主张地为孩子订下远程生涯规划,孩子好像只有当医生、律师或工程师才算有前途。依稀记得三毛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她在写作文时,说她的愿望是当个捡破烂的,老师看了生气地叫她重写。最后,三毛才无奈地填上教员之类的通俗志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只会造成孩子心灵成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12.
爱的回音壁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我生的,我会不了解他?开玩笑!我不了解他,难道你了解他?我说他是当医生的料,他就非得考上医学系,我了解我的孩子,我知道有一天他是会出人头地的!”“成功?何谓成功?成功就是考到好成绩啦!”或许现代受教育的新世纪父母对孩子会采取较和缓的开放式家庭教育,让孩子随着各  相似文献   

14.
宝泉 《小读者》2012,(11):2-4
感受〉道理当今许多父母难以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把孩子当需要管束的对象看,把孩子当学习的机器看,就是不把孩子当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被尊重的对象看。他们不愿意俯身,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除了殷切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就是整天讲大道理。孩子说"饿",父母说"刚吃过,怎么会饿";孩子说"热",父母说"今天不热"。父母这样做,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还会把更多的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外婆。可是这个喜欢呆在苹果树上的安迪却没有,这让他很伤心。虽然报多大人都认为孩子有他们这样的父母就够了,而孩子们却不这么想,外婆就是外婆,不是爸爸妈妈可以替代的。如果你有外婆,记得常去看看她,并和她说一些好玩的事儿吧!  相似文献   

16.
《红领巾》2005,(9)
7岁的美国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惨事引起全球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妈妈在无比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成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做什么时急于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完全可以买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看人家开飞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赛车手来教。让孩子慢慢明白飞车不光是开得快,还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  相似文献   

17.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维护“爸爸”的形象有些当妈妈的喜欢对孩子说:“等爸爸回来收拾你!”“让爸爸回来打你一顿!”“我可以答应你,可你爸爸不同意!”“我悄悄给你,不要让爸爸晓得了”等等。经常这样对孩子讲,无形中使爸爸成了孩子眼中的“恶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老是让孩子怕爸爸,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偏激情  相似文献   

19.
尴尬的父母     
当今的孩子确实是“人精” ,你看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我想 ,如果说年轻的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几岁便能烂熟游戏机玩残电脑仍然喜忧参半的话 ;那么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 10岁便开始春心萌动悄悄“恋爱”并开始嫌弃自己时 ,一定是坐立不安、如临大敌的了。可怜的父母们这时才发现自己精心培育的“希望”竟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在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里 ,父母们当然不想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们的良好愿望 ,于是教他们说外语 ,用遥控器 ,玩电脑 ,…  相似文献   

20.
都说母爱无私,母爱伟大。是啊,电影《漂亮妈妈》中,孩子郑大是个弱智,妈妈却仍然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错,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让妈妈惊喜,记住一个很简单的数呀,会说句简单的话呀。妈妈还想让孩子长大后上大学……如果,我们对待学生就象妈妈对待孩子,那么,他们会乐于听从我们的教诲。让我们听听母亲的话!“他才多大呀!”这是母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小宝宝刚学会走路又不愿意走时,妈妈这样说;当小宝宝把妈妈教了很多遍的事做错时,妈妈这样说;当小宝宝调皮淘气时,妈妈这样说……妈妈们这样说着,又想出各种有趣的办法哄着孩子们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