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专题纵览】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社会进步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想、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等,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实现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即所谓的“器物”层次。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洋务派为解决内忧外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向中国发动的一场“极端不义”、“海盗掠夺”的侵略战争。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开端,此间,中国人民发扬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体现了全民性抗战的特点;同时鸦片战争又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起点,它突出表现在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改革派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国近代进步的志士仁人开始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  相似文献   

5.
早期改良派开始摆脱夷模式,对民族悲剧进行了深刻贩反思和自省,同时对洋务运动“徒袭皮毛”的师夷举措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尝试全面地学习西方各国,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各种举措,其民族意识显露出传统夷夏观向近代民族主义转换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鉴于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也各有特点。太平天国领袖借基督教文化反抗封建儒家文化,丰富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库;洋务派则以中国古代的“变通”思想以及魏源等人的“师夷制夷”思想为旗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西学东渐,而且在实践上引进“西学”、“西艺”,首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讲授中国近代史后,将近代学习外国的各种派别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成《四州志》、《华事夷言》等书,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史地知识的最初书籍.他是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他所说的“长技”是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学习的目的是驾驭外国人,以维护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此,笔者的理解是: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及演变进程;着重理解维新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清思想解放潮流是同救亡图存和学习西方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救亡图存、学习西方,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振兴中华,成为晚清一代代志士仁人奋斗的主题歌。并构成了这一历史潮流的突出特色。 1840年英国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用火与剑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使中国向半殖民地殖民地沉沦;同时也使一些忧国忧民之士从梦幻中惊醒。他们以惊愕的目光觉察到无所不有的“天朝上国”,也有许多不如“夷人”的地方,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求学习西方。晚清七十年间,学习西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四十年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个别人杰孤  相似文献   

11.
话说魏源     
魏源是近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一生主要从事社会改革活动和思想理论研究活动,能诗文,风格遒劲,遗著约700万字,为我国学术界重视。在《圣武记》和《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新风,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势力的棋入,西方各国使用多年、业已成熟的股份经济制度舶入中国.中国股份经济思想由此发韧,并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一个新“热点”。对中国近代股份经济思想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试图以近代杰出思想家的观点为单元进行评述,以期对近代股份经济思想作一鸟瞰式观照,把握其演变的大致脉络。一魏源──播种“公司”火种的先驱.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张学习、采鉴西方股份经济制度的思想可上溯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启蒙思想家魏源。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经济主张。他极力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哲学研究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思想姚建伟 (1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风格刍议毛传喜 (1 .4)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赵 虎 (1 .7)………………从“文化中国”向“主权中国”视角转换的理性端点———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近代意蕴胡 建 (1 .1 4 )………………………………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陈国锋 (3 .1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蒋跃波 (3 .5)……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层面创新麻伟炉 (3 .8)…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刘 京 (3 .1 1 )…  相似文献   

15.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和科技均曾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落伍了.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被迫"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部分人士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重新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努力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不但是主张学习西方,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者,而且他的洋务思想也带有资本主义的倾向。他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能扮演这样一种角色,那是由我国近代社会特殊条件决定的。我国近代史的开始,首先面临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出于反侵略的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学习西方技术以御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并实行仿效“西法”创办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镇压革命,同时也有防范和抵制外国侵略的意思。外国近代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是直接与资本主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