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杨锋  李铁伦 《天中学刊》2002,17(2):51-53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  相似文献   

2.
刘高峰  胡锋 《新高考》2008,(1):51-54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论证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规模和效益、区域产品质量和生产方式、区域产业分布、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阐明了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在组织区域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自然资源对策□高俊虎马秀兰/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自然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如何,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据我国自然...  相似文献   

5.
鲁爱华 《考试》2008,(9):48-50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考点透析】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必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属于人文地理中区位分析类问题,重在构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育》1997,(6):1-1
自然资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如何不但影响区域经济和社套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Ⅲ)以区域地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包括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陈安伟 《考试》2010,(Z1):80-82
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区域的发展。一、材料选择题(1)据新华网2009年12月14日报道:胡锦涛将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3国总统共同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通气仪式。读下图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是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自然资源的应用特点,分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应用方向和内容,以此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构建优质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平衡发展,需要对区域发展中的诸多地理因素包括经济地理地位、自然条件及其地理分化、自然资源潜力及其分布、地域经济结构和居民分布等综合讨论,厘清沿海区域特征。区域地缘政治地位及其组成均被视为地缘政治因素,而局限因素是指海洋极端自然过程和危险自然现象(海浪、海啸、台风等)。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可控管理和完整评估需要明确划分囊括整个区域的综合地理系统。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区域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内涵。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战略规划,包括地域和海洋空间规划,区域资源开发和整体发展预估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职教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差异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和地理位势上,也表现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区域职教发展模式的选择既不能脱高区域经济特征及其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区域职教自身的条件.只有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教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才能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区域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然资源可持续供给,并有相应的新资源观做理论基础。本文就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等理论结合“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人地关系论精华在时代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跃华 《地理教育》2010,(11):33-37
一、考点分析 考点1.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命题角度】命题多以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状况为载体切入,题干呈现形式多样,有区域地图、统计图、表格、文字材料等,主要结合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考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园地处农村,周边有着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农田里有着麦子和稻谷,农田的边上有着芦苇和小渠……我园因地制宜,决定挖掘各种农村自然资源,寻找各种合适的自然资源物,围绕农村自然资源在户外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延边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民俗民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企业,这些资源促使延边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借助以上资源优势,延边州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经济,使延边州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边城中美丽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职教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差异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和地理位势上,也表现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区域职教发展模式的选择既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特征及其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区域职教自身的条件。只有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教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才能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7.
资源产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性产业。区域资源产业往往存在着物耗和能耗大、产业结构单一、自我积累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差、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而有必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改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观为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观和和谐观,实施科技先导与转型升级、空间整合与资源安全、纵深利用与接续产业、限量开发与资源产业生态建设等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以使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和资源产业能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1,(11):28-3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历年来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版的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对该部分的要求主要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预防,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9.
区域差异指的是由于区位、自然资源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此,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其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21世纪东北亚各地区发展中的问题,指出本地区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再从地缘关系、产业结构、自然资源、生产力要素、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东北亚地区实施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推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