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出版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是章宏伟新近结集出版的出版史论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下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活动。 本书虽然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却有统一的构思和体例,并不使人感到零散杂乱。例如:上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出版业的四篇考述,都包括社会概况、图书政策、图书形态或形制、编校活动、出版物、图书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隋唐五代和两宋增加“刻书事业”),已涵盖构成出版活动的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颇符合现代比较公认的出版定义。上编还有《论毛晋》、《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和《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三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出版业和古代出版技术的发展概况。读者从上编收入的七篇论文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全貌,上编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3.
刘杲先生的《出版笔记》中有两篇文章专门论述了编辑史、出版史研究问题,提纲挈领、内容丰富。本文以编辑史为中心,以这两篇文章为依据,从编辑史研究与编辑学科建设的关系,编辑史与出版史的关系,编辑史与多种学科史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梳理了刘杲先生有关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舒巍 《新闻前哨》2012,(8):71-72
一本图书的出版周期是多少,我们可以从印刷时间算起。印刷一本四色图书的时间需要7天左右,三审三校工作加上出版单位审稿、书号的申请,正常需要25天左右,设计、制作、排版需要一周时间,图书编辑对原始稿件进行编辑加工也需要一周时间。这样,一本图书,从编辑接到作者搜集的原始稿件开始,到拿到第一本印刷成功的成品书,常规时间需要45天左右。而大部分时政图书是没有这样时间去消磨的,很多大型会议和活动都是在开始前几周甚至是前几天临时作出的出书计划,对出版时间的要求都是在会议或者活动开始的当天成品书要到现场。也就是说,如果在会议或者活动开始前,我们还没有完成印刷工序的话,就等于是前功尽弃。此类时政图书,特别书局已经成功完成过数十本,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最典型的是《风起中三角》,从3月2日19:00接到原始稿件,  相似文献   

7.
试论出版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专史,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下属学科有图书史、报刊史、编辑史、印刷史、发行史、翻译史、版权史、装帧史等,有的分支学科基础雄厚,成果较多;也有的分支刚刚起步,基础较为薄弱;还有的领域至今仍是未开垦的生荒地.  相似文献   

8.
图书是记录历史、承载当下的载体,图书编辑是编织图书世界的能动性主体。本文立足以AIGC为代表的智媒时代,沿着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的出版史脉络,汇流日益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发现图书由图书编辑的打造形成知识的差异化生产,图书编辑的知识生产角色在不同出版环境的演变下不断发挥自身角色功能,成为图书知识、世界认知的体系维护者、制品打造者、多维建构者。从知识生产视角审视,编辑进一步探索了知识开发的更多源头,实现了知识获取的深化;助推知识更准确地面向大众,完成了对知识内容的把关;推动知识有效地走入市场,将知识的传播再扩大,据此彰显自身职业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朱诠 《编辑之友》1991,(2):68-71
“出版”这个词的产生,同我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明有关,其字面意义为“出于印版”或“印出”。但是,“出版”做为一个概念的内涵远比“刻印”要丰富得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由最初的搜集、整理、抄写、发布,到编辑、抄写、发行,进而发展到编辑、刻印、发行,直至近、现代的编辑、印制(包括排版、印刷、装订等)、发行。“出版”涵概了所有以传播为目的、以文字为主要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涵盖了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版权输出等出版范畴.其学术出版经历了由内部印刷到公开出版、由“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的出版轨迹,成果最为丰硕;其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从提高到普及,在化枯燥史事为可读文本,助推阅读记忆上升为国家—民族记忆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其版权输出,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华学术外译立项”“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走出去”工程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海外多语种出版,提供了支撑,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只要突破了“图书”概念的物形束缚,把“图书”一词还原为对图书内容的指称,把屏幕作为图书内容的新的载体,而让图书内容在新载体中由图形、文字自然地扩展为图、文、声、像,从而将“图书出版”由单一的纸本出版扩展为全媒体的“大出版(综合出版)”,则“图书出版”遇到“屏幕”将不是危机而是极大的机遇.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出版,著、编、管、读各方需要相应地调整或者树立各种观念,努力改变在纸本图书时代形成的各种思维定式.一旦观念转变,就能够主动、积极地以更高的眼界看待,以更前瞻的方式解决从人才到组织结构、经管模式等各方面的新问题,使“图书出版”进入一片空前广阔的全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时下图书出版单位纷纷进行改革,其中很大的举措或是实行策划编辑制,或是加强编辑之责任,或是仿效西方实行项目负责制,等等。这些都要求现代编辑必须是精编辑业务、懂出版行情、会发行操作的通才。诚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通才的,但编辑对整个出版环节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有必要。早在 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就间接地提出了编辑要懂印刷装订的要求,即责任编辑要会同责任印制、责任校对及主管社领导,从总体上对装订样书的质量进行审核。试想,如果编辑对印刷、装订一窍不通,又何谈对样书的审核呢 ?然而,两年多来,据笔者…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2002,(6):47-48
网络出版是当今的世界潮流,2000年以来,电子书和网络出版在国际上骤然升温,从世界上最大的印刷市场、德国的法兰克福图书大会,到北美最大规模的图书年度大会,电子书无一不是焦点与亮点。正如一位国际出版集团总裁所言:网络的到来,使书的概念发生了质变,图书出版工业将要慢慢远离图书固有的包括封面和内容的旧模式,出版之未来,确切点说是其出路,在于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开展合作的方式,构建全球按需印刷合作网,实现中国图书24小时全球直供。中国读者有望在今年年内,通过中图公司的按需印刷平台,体验世界各地优秀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按需印刷”是出版者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生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再通过专门的激光打印技术高速印制书页,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快速将图书印刷出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印刷数量,在图书内容上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印制一本书的部分内容。“按需出版”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按需出版”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同比增长169%,2011年“按需出版”图书申请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已达110万个。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吴永贵教授等的新著《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系国内首部以出版时评为内容的专题民国出版史料汇编,体现了视角独特、史料丰赡、收录客观、内容宏富的特点,其出版有助于开拓与深化出版史研究,为学界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亦为现代出版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技术编辑的“原稿整理”,是指对经过编辑加工后的图书稿件所作的技术性整理,是技术编辑在对交付出版的图书稿件进行物质形态(形制)设计前所作的必要准备工作。可见,技术编辑的原稿整理乃是技术编辑专业工作的第一环节。有关技术编辑原稿整理的内容、要求以及不同稿件的不同整理方法等,一些介绍出版业务知识的图书和文章都从各个不同侧面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董拴存 《出版史料》2003,(4):106-106
俄罗斯第一本印刷图书出自何时?谁也说不准确。据有关专家的推测,约在1553年莫斯科就印刷出版了被称作瘦体字的《福音书》,从而开创了印刷图书的新时代。印刷作坊是从1553年起一直延续到1564年。因为至今缺乏有关印刷作坊的翔实可靠资料,因而人们习惯称其为“无名印刷厂”。但是,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面临人们阅读时间碎片化、智能设备应用广泛、人们阅读质量要求更高等更为复杂的环境,这要求图书编辑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图书编辑工作需要从图书内容、编辑出版人才专业素质、出版滞后性等角度出发,对编辑出版工作进行创新,提升编辑出版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保证其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明星出书已成为当前出版行业的普遍现象,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类图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此类型图书的后续发展.本文试图从出版流程出发,从编辑策划、营销推广等角度探讨体育明星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