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杲编辑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在出版活动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文化是出版的灵魂"。刘杲先生的编辑出版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出版的文化特色,彰显了他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出版的本质是文化,要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就要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刘杲的编辑出版观为我们促进编辑出版事业发展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南京“编辑史出版史研讨会”的与会者却似乎并未太留意这江南早春的特有气息,倒是会议内外嘤鸣求友的气氛,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会议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编辑学会会长的刘杲同志,岛始至终听取了代表们的学术交流,并就有关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999年3月23日至25日,中国编辑学会、江苏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江苏省编辑学会在南京联合举行编辑史、出版史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35位研究学者与会,交流了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情况和成果,讨论了研究的目的、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改善的外部条件。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到会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4.
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弘 《出版科学》2002,1(Z1):18-2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我国与外国的出版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今年5月13日,韩国首尔举行第十三届国际出版学术会议期间,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本刊顾问刘杲先生荣获韩国第三届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安春根教授是韩国出版学创始人,1969年倡导创立韩国出版学会,并任会长。他著有《出版概论》《出版社会学》《韩国出版文化论》《韩国出版文化史大纲》和《杂志出版论》(中译本1993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等。1993年安春根逝世后,为纪念这位出版学者,设立了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该项奖共颁发了三届,授予三位国际知名出版学者,第一、二届分别授予日本出版学会原会长清水英夫和日本出版学者箕轮成男。现将授予刘杲先生奖牌上的颁奖词和刘杲在授奖大会上的答谢词,一并在本刊发表。答谢词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谨向刘杲先生祝贺并致谢。此外,刘杲先生已把所得奖金韩元500万元,兑换成人民币3.12万元,作为善款全部捐给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7.
刘杲先生致力于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和出版新技术环境下编辑活动的新特点,形成了对编辑学的系统认识。其中关于作为编辑活动产品的出版物的特质、编辑劳动的基本属性、编辑活动规律、编辑学学科发展、编辑人才、文化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的论述,是其编辑学理论的核心区域,而对新形势下编辑活动特点与本质的辩证把握,则为编辑学理论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系统学习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刘杲出版论集》(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出版笔记》(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后,使笔者深深感到:刘杲关于编辑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非常丰富,研究非常深透,并贯穿于刘杲编辑思想的整个体系之中;三者之间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具有鲜明的编辑职业特色、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方面回顾与刘杲亦师亦友的情感,即刘杲关注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提倡出版史料的累积和挖掘,为文化请命、为出版立德。  相似文献   

10.
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文章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一是刘杲同志具有的先进出版理念,二是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三是刘杲同志可贵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四是刘杲同志自身拥有并努力倡导高尚的职业道德。编辑出版界要进一步发扬刘杲等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促进编辑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6日,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同志在给河南出版界职工作报告时,对出版改革的总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新构想。 刘杲提出的出版改革总提法的新构想是:逐步建立以多出好书为目标,以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两个基本特征的新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应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0周年社庆写的回忆录,受刘杲同志《我的出版观》的启示,定名为《百科塑我编辑观——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出炉前后说开去》。文成后送刘杲同志一阅,意在聊博一笑,不想刘杲同志偏爱,推荐给《中国编辑》。原文篇幅较大,根据编辑部的建议我做了压缩,文中省略号处即为被压缩之处。全文分四个部分:探究编辑灵魂所在,解读编辑深层内涵,体验编辑邻接关系,追寻编辑最高境界。该文将分两期刊毕。  相似文献   

14.
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四部论著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编辑学、出版学,其中贯穿着一套编辑出版学的学科理论体系。这四部论著充分表述了作者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历史观、学术观、价值观、法制观和科学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15.
汪培基  刘辉 《编辑学报》1990,2(3):125-127
编辑史是编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编辑形态与编辑观念发生与发展历史的专门学问。本文依据历史科学的原理,评述了目前编辑史研究中范围狭窄、方法单一、模式陈旧的现状,进而指出编辑史研究应注意(1)坚持唯物史观;(2)重视编辑史在编辑理论研究中的作用;(3)正确处理历史事实与理论把握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叙了笔者就编辑出版相关问题拜访刘杲先生的经历,从刘老"文化的出版观""出版人"的自我定位,以及对青年编辑出版人的关心与鼓励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其中,刘老所提出的编辑思想观念、他对于编辑事业不渝的热爱之情和豁达的处事态度,都对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后来者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多元文明。以文化传播的目的,对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进行选择、加工、传播,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基本逻辑,编辑作为一项工作应运而生,并成为传承人类文明、延续民族记忆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中坚力量。今天,职业化的编辑活动处在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才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支撑着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先生曾在《中国编辑》杂志的发刊词中,用铿锵有力的论断,道出了中国编辑的精神力量,“中国编辑,是我们的名字,我们的岗位,我们的荣誉,我们的责任。身为中国编辑,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振兴中华离不开出版,繁荣出版离不开编辑”。  相似文献   

18.
蔡姗 《出版科学》2011,19(6):26-29
介绍刘杲关于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观点,包括编辑规范的重要性,编辑规范与编辑规律和编辑创新的关系,编辑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刘杲对编辑规范的贡献和创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穗芳 《出版史料》2003,(2):102-112
出版史研究涉及出版活动的起源、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早期出版物与书籍的关系或出版史与书史的关系、出版与纸和印刷的关系等等。研究和撰写出版史最要紧的是明确出版概念,向读者表明作者依据什么样的出版概念来写出版史。对出版史的起点在学界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20.
曹之先生《中国出版通史·隋唐五代卷》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隋唐五代出版史的学术著作。此书具有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表以附文、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