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承载了革命意识形态的吁求,但在文学话语中革命意识形态与情爱和情爱力比多的关系却是复杂的。1920-1930年代,情爱力比多与革命意识形态是矛盾共存的,既相互对立又有共振。而1940-1950年代,则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情爱力比多的整理时期;到了1960-1970年代,革命意识形态终于实现了对情爱力比多的彻底驱逐。这说明在本质上,革命意识形态对作为个性主体的情爱力比多是排斥的。当个性载体——情爱力比多被驱逐的时候,知识分子也就同时从革命文本隐身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徐訏的涉世之初,这一时期各种作品的叠加已使其情爱观的雏形充分彰显。徐訏认为,情爱是在精神与本能的交互作用之下形成的,他追求的是灵肉兼备的情爱。此外,其情爱观在两极之间跌宕:亦理想亦现实,亦"唯情"亦"唯物";既憧憬"生死相许",又美刺"无谓牺牲";既承认物质是情爱的媒介,又拒斥金钱主宰着的情爱。其本意是在现实情爱之中寄寓神性理想,倡导一种建立在健全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健康和谐的婚恋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徐讦的涉世之初,这一时期各种作品的叠加巳使其情爱观的雏形充分彰显.徐讦认为,情爱是在精神与本能的交互作用之下形成的,他追求的是灵肉兼备的情爱.此外,其情爱观在两极之间跌宕:亦理想亦现实,亦"唯情"亦"唯物";既憧憬"生死相许",又美刺"无谓牺牲";既承认物质是情爱的媒介,又拒斥金钱主宰着的情爱.其本意是在现实情爱之中寄寓神性理想,倡导一种建立在健全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健康和谐的婚恋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情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人类从诞生起,情爱就演绎成艺术永恒的主题。人们以不同的艺术手段再现东西方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再现情爱文化差异性。本文认为艺术的历程就是情爱历程。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既来自于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民族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叙事经验的吸收融会,它使十七年经典小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化文本。  相似文献   

6.
元明时期的才子闺秀戏,在主要人物、遇合时节和典型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情爱模式,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青年具有近现代性质的情爱观,爱情已成为一种争取自由和独立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工农兵文学和世界上其他的许多文学不同,它描写的爱情,不只是一种社会形态,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它是把爱情描写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所描写的革命情爱,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和胜利,表现革命的时代特色。工农兵文学的革命情爱和前苏联文学描写的革命爱情,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从今天角度看,工农兵文学的革命情爱描写有着重要的缺陷,但作为革命的一种表现手段,却也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青春之歌》是一部女性知识分子讲述知识分子成长故事的小说,小说将女性情爱与革命并置叙述,并且相互置换,呈现了情爱与革命之间的互文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青春之歌》并不是仅仅书写情爱与革命的矛盾,同时也书写二者之间的互动,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青春之歌》提供了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革命的一种镜像,《青春之歌》既是知识分子青春的歌,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诗。  相似文献   

9.
金庸以他十五部小说的成就成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在他的十五部小说中,对情爱和生命的现代性描写,满足了人们心中对情爱的浪漫渴求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文章主要从情爱和生命的现代性角度入手,探讨金庸小说中对情爱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凌可新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梦的门》透过对情爱的描写,体现了对人生的思索。文中的女性形象是他情爱观的确证。文本中建立在纯粹生命本能意义上的爱欲是作者情爱意识的翻腾与沉淀。  相似文献   

11.
柳永情词不仅形式优美,思想内容也颇具深度,其情词中所包含的爱情观突破了当时文士阶层的狭隘情爱观念,肯定男女情爱的合理性、主张情爱双方的平等、重视情爱双方相互欣赏,这种成熟的爱情观不仅在当时,对我们当代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教化移情的效果非常突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梦具有显著的情爱教育效果。杜丽娘的情梦具有生理层面和幻想层面的双重意义,成为促发杜丽娘主动追求情爱实现的教育载体。杜丽娘情梦的情爱教育内涵,表现为明清女性借情梦倾诉内心对意中人的梦想,充分肯定杜丽娘以梦承载情爱理想的情爱实现方式,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明显受到英国作家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影响.在两部作品中,情爱作为生命的肯定形式,也成为对扼杀生命的虚无价值进行批判与反抗的一种武器.因此两书均肯定情爱自身的价值,也包含着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思考和反思.作家只能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两部作品在实质上相距甚远.<情爱画廊>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深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在新感觉派小说所表现的洋场都市中,病态的"洋场爱"成为情爱生活的主潮.解剖和批判这种不健康的、病态的情爱生活是该派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一大主题.透过新感觉派小说所书写的洋场情爱生活的表象,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深味的潜在的事实,那就是这一时代的情爱理念对"五四"所倡导的情爱价值观的猛烈冲击和颠覆.  相似文献   

15.
张抗抗的<情爱画廊>明显受到英国作家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影响.在两部作品中,情爱作为生命的肯定形式,也成为对扼杀生命的虚无价值进行批判与反抗的一种武器.因此两书均肯定情爱自身的价值,也包含着对现代社会的某种思考和反思.作家只能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因此两部作品在实质上相距甚远.<情爱画廊>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深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情爱书写源远流长,徐Yu小说中的情爱书写在爱情日常性通俗性的面目上又赋予其哲理性现代性的品格,在通俗性与现代性两个向度上充分挖掘了爱情题材的潜力,从而提升和超越了传统的情爱书写。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情爱诗,在这些情爱诗中有大量的采摘意象参与表达。文章从采摘意象参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入手,对这种意象生成的文化心理以及由此所构建的美学意蕴进行了溯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情爱价值劝发展趋势预测通过以往和近期多次调查及对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现状和特点的研讨分析,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这一趋势做出如下预测:  相似文献   

19.
金庸作品中的情爱描写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模式:"一男多女"。相反,林语堂的情爱描写是"一女多男"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作品时代背景的差异;各自生活背景的影响;金庸心中积淀的男权意识;弗洛伊德无意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情爱道德教育的现状表明,通过增设情爱道德教育课程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应对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对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个体发展所造成的冲击。本文分析高校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三种常见模式,并分析产生冲突的多种外部冲击力量,提出将理性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建构情爱道德观立体教育模式的化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