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广亮 《辅导员》2014,(24):69-69
合邢运动负荷的原则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一个原则它是指达到既能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又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运动负荷量是身体活动中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合理的运动负荷,能使学生得到舒适感.运动负荷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学生乏味或过度疲劳,不利于增强体质。确定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应该以班级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及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为原则,但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是因人而肄的,因此必须注意男女性别、体质好差等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2.
所谓运动负荷,又被称为生理负荷,指的是人在体育训练中所承受的身体负荷。运动负荷具体包含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两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是达到或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是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不可或缺的变量。所以适宜、安全的运动负荷是有效进行体育锻炼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也是确保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保障。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3.
高晶 《考试周刊》2014,(89):110-110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和进一步的推动,国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评定一节体育课的效果,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对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的体育课运动负荷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效果出发,若要达到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多年来,人们都是以运动负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质各有不同,在体育课上,学生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健康训练。因此,教师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有助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学习训练,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7):178-179
在体育课上,学生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就必须要有运动负荷,但是如果运动负荷过轻,就打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运动负荷过重,训练强度超出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不仅会使学生的身体疲乏,还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在适当的运动和训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但是,在幼儿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在讲解、示范或演示后,就让学生随着统一的指令,一组接一组或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练习,这几乎成了技术教学的“常规定式”。因而缺乏对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8.
陈春茗 《广西教育》2012,(34):96-96
中学体育课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的主要渠道之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上体育课的工作实践,探讨利用运动负荷增强中学生体质的方法。一、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生是独特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一直以来是作为评价体育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的顺利进行都不利。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本文通过回归方程分析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对增强体质的作用,通过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0级和2011级各一个班学生几项测试,和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对照,结论为有效的增强体质,需要在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负荷情况下才有明显效果。其中"强度"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范恺 《新疆教育》2013,(9):189-190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为任务,其特点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达到培养优良道德意志品质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而体育教学的原则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因为它是从体育教学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和体育馆里从事各种各样身体练习的教学,学生必须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学会和掌握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还要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量,才能促进和改善生理活动机能的发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厘清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在体育教学中,一组练习的运动负荷一般由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三者组成。如,二年级的学生30秒内做30次原地高抬腿,共三组,组间休息20秒。  相似文献   

15.
王晨军 《教育探索》2008,(10):29-30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与体育教学实践中追求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重视运动负荷有关。因此,必须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安排教学中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并遵循一定的要求,做好课前合理运动负荷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将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落到实处,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高效率地学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讲求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量。只要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体育课的教学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体育课的运动量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一次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有一个适宜的身体负荷量,这对增强体质,掌握知识技能,提…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 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出发,若要达到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周峰 《成才之路》2014,(3):75-75
正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和调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战略问题。体育课是技工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技工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课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体验运动乐趣的重要前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必须符合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有关专业书籍和期刊中,也很少提到"运动负荷"。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这与体育教学实践中追求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重视运动负荷是有关的。因此,必须树立合理的运动负荷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安排教学中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并遵循一定的要求,做好课前合理运动负荷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将学生的合理运动负荷落到实处,以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的特点是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因此,多种身体练习所进行的肌肉活动会导致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的加强与提高,必然会提高学生机体能力,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其茁壮成长。然而,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与多少,并非均有助体质增强,机能提高,只有科学的、系统的、正确的运动负荷,才能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可见,分析和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理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