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的产品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完全陌生的消费群体,因此广告语的翻译无疑将成为营销成功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广告语的翻译来说,除了语义上的对等,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译者必定要应用到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指导广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石燕萍 《科教文汇》2008,(28):259-259
广告语是广告的点睛之笔,广告语翻译是广告翻译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收集的二十例世界知名品牌英文广告语的翻译。了解到广告语的翻译,应以“劝购功能相似”为其基本原则,译文应与源语有大致相同的宣传效果、资讯传达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  相似文献   

3.
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广告翻译指明了道路,即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而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辨别广告翻译是否达成功能对等。因此本文意在以整合理论梳理广告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的认知过程,揭示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其实是个基于认知的识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夏琴 《今日科苑》2007,(20):213-214
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有积极指导意义。译文商标应力求语音、意义、文化意蕴的统一,应具有与源语商标对等的语言功能,以及对等的经济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5.
《生活大爆炸》是一个广受喜欢的情景喜剧。其字幕翻译中,包含了许多影视翻译的特征和制约因素,本文从语言和文体方面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对话片段,分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功能对等的,进而论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实践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不少学者曾尝试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翻译理论当属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该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形成"言必称奈达"之局面,但是"功能对等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万能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学者开始辩证地看待"功能对等论",并对该理论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青 《科教文汇》2008,(24):243-243
本文通过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篇翻译。作者列举了若干广告翻译实例,并将有针对性地分析广告语篇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恩华 《科教文汇》2011,(10):137-137,154
在法律术语英汉翻译这个翻译领域中的难题中,译者通常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需要语言功能和法律功能的对等;二是翻译中难寻确切对等词,而出现了部分对等、接近对等以及完全不对等等情况。本文探讨了这些不完全对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使用词义扩充、功能对等词、阐释、非法律专业的中性词、新词创造以及借译等手段。  相似文献   

9.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的定义谈起,分析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理论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相对性,最后,谈及如何将其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尹亚辉 《内江科技》2007,28(7):64-64,155
广告语的翻译是翻译学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分支,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广告翻译的三个策略:应深入了解所译广告及商品的特点:深入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陈淑芬 《大众科技》2008,(10):217-219
功能目的论是基于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不对等”情况提出的理论,但它本身没有否定“对等”情况的存在。该理论提出两大翻译标准,即“对等”翻译标准和“合适”翻译标准。文章分析该理论的两个翻译标准及商务合同翻译应选择“对等”翻译标准的理论依据,提出“对等”翻译标准要求下商务合同英译的三个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甘凌燕 《科教文汇》2009,(9):251-251,253
广告语英语翻译和任何其他种类的翻译一样,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译者如果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就无法使译文受到目的语受众的认可。本文以网上盛传的肯德基某广告语误译为例,从广告语特征、文化心理差异、译者素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语英语翻译和任何其他种类的翻译一样,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译者如果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就无法使译文受到目的语受众的认可。本文以网上盛传的肯德基某广告语误译为例,从广告语特征、文化心理差异、译者素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静 《科技风》2011,(16):223+234
双关是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之一。它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比较了中英文广告中双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了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史培莲 《科教文汇》2013,(17):106-106,108
本文重点探讨隐喻在女性用品广告中的类型和功能,发现此类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了解、联想新产品,最终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纽约客》中“皇室的烦恼”这一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文本特点,在翻译实践中,探索英汉互译中词汇翻译策略和技巧,最终达到译文和源文本在词汇、句法和文体上的有效对等。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和歇后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称"熟语",二者都以高度的概括性和简练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让人回味无穷。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语和无处不在的歇后语为我们学习语文正好提供了良好的语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广告语的艺术性和歇后语灵活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索和体验的乐趣,利用广告语歇后语教学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刘丹丹 《内江科技》2010,31(6):35-36
本文结合广告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合作原则违背时所产生的"特殊会话含义"在广告语创意中的应用,对引发对合作原则应用的进一步思考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