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一直认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于是这个宣言就成为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标志,于是苏俄政治顾问鲍罗廷帮助起草这个宣言就被看作孙中山由旧三民主义者进到新三民主义者的重要因素。然而,却很少有人怀疑据以进行这种推论的前提是否正确。笔者近年来翻阅有关资料时,越来越感到此说与史实有很大出入。所谓“重新解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新增加进来的内容是孙中山过去没有认识到或尚未作系统阐述的。但是据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宣言所“重新解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看法。一位学生很自然地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书没有采用“旧三民主义”的陈述方式,代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于是我问这位学生:“‘旧三民主义’这一概...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听说国民党扶助农工,工农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特别是广大农民,纷纷组织农会,与地主展开斗争。他们把孙中山当成大救星。这年9月,孙中山率领革命军队驻扎在韶关,准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核心.1905年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旧三民主义有很大缺欠,不能完成民族、民主、民生的革命任务.1924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了飞跃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革命政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体系。辛亥革命前,三民主义经历了一个由民族而民权而民生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又经历了一个由民生而民权而民族的恢复和发展过程。此间它不断增添了一些新的思想成分。当中国的旧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后转变为新民主革命时,孙中山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样,他的三民主义就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共两党的关系阎树恒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形成的,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使国共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共两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尽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完成其...  相似文献   

7.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探讨孙中山在经济、教育、文化、改善工农权益等方面的立法思想及其作用、意义,并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解释相关社会问题。一、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法律观孙中山的全部思想,可以概括为新旧三民主义,这是他描绘新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这样一句话:“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其中“实际”二字作何理解?能否去掉呢?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三民主义之进步性,理解它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主要表现在:从资产队伍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组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改组中国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组织和领域一次又一次革命斗争。他愈挫愈奋,从不退却,勇往直前,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初、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其中“实际”二字作何理解?能否去掉呢?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理解新三民主义之进步性,理解它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宣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革命高潮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一些人士不承认孙中山晚年曾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实.在其晚年不仅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改造” 成为新三民主义,而且这种“改造” 经历了较长的酝酿阶段。孙中山 1920年 11月至1922年8月在粤桂期间,提出“改造主义” 的主张,已孕育着以苏俄为榜样,联合俄国,联合工农兵.联合共产主义者,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利益的最新式共和国,在一系列论说中对三民主义注入崭新的内容。孙氏提出的“改造主义”.不“更改”主义的主张,不仅成为他1924年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圭臬,而且成为他晚年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完整含义是A.建立三权分立形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推翻清王朝2.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年初,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出现这种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孙中山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为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断地寻找真理,探索革命的道路。特别是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在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实行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革命先行孙中山思想发展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两次重要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转变,集中地体现在对三民主义的“真释”上。  相似文献   

19.
略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遭受过不少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始终坚持革命.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代表的帮助下,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革命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有益处的.本文就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论宋庆龄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十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宋庆龄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她已由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随着这种世界观的转变,反映在宋庆龄政治思想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她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态度。继承并发展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宋庆龄在民主革命后期思想上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