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语文教材是精选的最好的阅读材料,如果能利用课文文本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汲取古今中外文章中的写作精华,可以使学生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以来,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发现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作功底,但是,只见结构不见内容的干瘪习作时常出现。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对此种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法提出一点建议。众所周知,素材是作文的血肉,就像人体离不开血液一样,一篇习作是否能够饱含真情,和所选取的写作素材是否丰富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当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缺少作文素材是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实施"研究性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发现作文材料,破解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在议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同学往往是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内涵深厚的大事",由"课本的教学素材"转向"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作源头上进行写作指导,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积淀学生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带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清群 《学周刊C版》2010,(12):116-117
教材文本是很好的素材.用好了这个素材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学习教材文本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掌握阅读的技巧与能力,而在于理解.更在于表达。从构思立意等角度去解读教材文本,并在作文写作中进行模仿,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出彩。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及课题研究.是对阅读教学的一种提升.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到棘手的方面,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用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观察一切能观察之事物,挖掘可写之素材,同时还要追求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突破过去刻板的作文教学方式,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一、解放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追求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就必须将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想"为主体。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8.
就作文而言,素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炼并写入文章的事实或理论材料。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使之服务于表达主题的需要。而在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必须要顾及到素材的中心印象。所谓素材的中心印象,就是素材的内容要点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最强烈的部分,中心印象往往决定着素材的使用方向。本文拟就如何将原始素材转化成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力"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在文本精彩处穿插仿写练笔,提升小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在文本留白处穿插补写练笔,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在文本文体处穿插改写练笔,提升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诸多示范和例子。尽管教材所选的文本也有质量高下之别,但从整体而言,都是文质兼美。借助教材,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然而有一点经常为我们所忽视,即教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引导学生用好这个作文素材宝库,并把教材的内容转化到作文写作中,当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  相似文献   

12.
写作实践证明,读写一体是必然趋势,积累和实践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可以从积累作文素材的角度,帮助学生引入一泓活源清流,让他们品味文本中丰富充实的素材信手拈来的甜头。一、借助文本积累作文素材通读高中语文《苏教版》文本,名篇创作精彩纷呈,名言警句俯拾即是,典型事例垂手可得。让学生挖掘文本,积累写作素材:一是累积大量的诗词名句名篇,学会引用和化用,从而丰富文章的文采;二是累积典型文本的写作结构,学会借用和效仿,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生抱怨,作文没有素材可写,没有合适的内容可写。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本、看过的著作中就有无数的写作素材可供选择,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积累和思考,善于将积累的老素材转化为自己写作的题材,合理运用。本文结合具体佳作,谈谈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课本中的老素材。  相似文献   

14.
学生写作,常常苦于无米为炊。毋庸置疑,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然而,当今学生的生活空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学生作文中材料匮乏的问题呢?当我把探寻的目光投向教材的时候,我蓦然发现教材文本也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少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也有学生感到有话不知怎样说,显然都是写作资源匮乏所致。毫无疑问,生活是个大资源库,而这个资源库里应该有教材阅读文本一席之地。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资源,只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写作资源开发意识有所欠缺。教材阅读文本,不仅告诉我们作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素材,还告诉了我们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盛行,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都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但反观考场作文的写作情况,材料单薄、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观点等问题却频频出现。所以,指导学生积累、运用素材应是当下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当中就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茆荣秀 《文教资料》2012,(12):80-81
在作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复杂的由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何让高中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作者从阅读对写作语言、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的作用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难题由来已久,文章通过对美国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分析,提出可以将文本作为学生写作的平台,以文本为载体,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使作文练习日常化、生活化,从而使作文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倪娟 《学子》2013,(4):49-51
一、让学生乐于读现在的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往往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少,到写作时经常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可作文又强调"言之有物"。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只要学生"肚中有货",写作往往就不怕了。为此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乐于读,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正有材料可写,有"货"可倒。让学生爱上阅读的N招有: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三作文复习中,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围绕高中作文教学任务,以相关专题为依托,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写作思维的点拨、文体的过关训练及作文的升格训练.教师往往把高三的写作复习与文本(高中各模块的文本内容)解读割裂开来,未能注重"与文本对话"的写作效应.写作复习应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