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要出自爱心●卢素君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对他们寄予极大的期望,给予无限的关心。这种深厚的爱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长年累月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来实现的。爱应是无私公正的,绝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教师绝不能以个人好恶而偏爱优等生,嫌...  相似文献   

2.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涵盖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这是教师的高尚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教育的前提。伟大的师爱足以影响学生的终生,绝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它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运用智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会将这种爱反馈,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有了博大的爱,什么教育问题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学生问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老师多笑笑。难道教师不会笑吗?“教师会不会笑”实际上是教育者的一种表现生命状态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气息,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生命观和生命品质,教师要用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要培养教师在生命状态下爱的教育,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到学校和学生中。  相似文献   

4.
张鹤  郭仕凤 《中国德育》2007,2(5):47-48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命教育一度被忽视,导致部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为一些小事动辄轻生,或伤害他人。耳闻目睹一些生命悲剧,作为教师深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进其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学生问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老师多笑笑。难道教师不会笑吗?“教师会不会笑”实际上是教育者的一种表现生命状态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气息,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生命观和生命品质,教师要用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要培养教师在生命状态下爱的教育,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到学校和学生中。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美国落山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本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与一个成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人的生命教育,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的生命:如果生命失去了爱,如果生命不再完美,如果生命遭受屈辱,都不能抛弃生命。通过教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渗透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也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实施了生命教育,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观依然严重缺失。为了更好地凸显生命教育的目标,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生命潜能,笔者尝试构建富有生命教育色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班华 《生活教育》2012,(18):27-30
师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教育对师德有特别的要求:确立合理的特别学生观;具有生命自觉,珍爱生命;具有真诚的教育爱;努力"做最好的老师"。特别教育教师提高师德一是靠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二是要充分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生命观指人对生命的看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1.
徐建 《文教资料》2006,(3):179-180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烦琐而复杂。班主任既要有慈母般的爱心,明察秋毫的细心,坚持不懈的耐心,融冰化雪的热心,又要有巧谋善断的慧心,童心般的诚心,削铁化泥的信心。一、爱心是灵魂爱是人类的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的基本的情感。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具备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热爱和信任学生。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朴素观。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传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脉动。把自己的生命溶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学校中学生不珍爱生命,自杀自残的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南京市就发生了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而自杀的事件。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的生命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其原因是复杂的,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可能都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这一领域中。由于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对生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珍惜,从而使得不善待、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将生命教育的理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因为爱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基础,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源泉,又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的管理者,如何将满腔的爱倾注给学生.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呢?  相似文献   

14.
<正>客观地说,在近些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只知享受,不知给予;只知爱自己,不知关心别人。面对着一件件发生在青少年间的幼稚而又血淋淋的惨剧,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共鸣。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生存、生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真爱生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堂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  相似文献   

15.
王文倩 《考试周刊》2013,(35):180-180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教育的生命在于"爱"。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爱是质量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不缺爱,但多的是"偏爱",缺的是"博爱",多的是急切的爱,缺的是耐心的爱。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之爱,是专业之爱,是重托之爱,是睿智之爱。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绝非个人的爱,是一种对于青少年一代寄予无限希望的爱;是每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祖国和民族无限忠诚的爱。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有教育存在的地方,就需要有爱。教育与爱相随相伴。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无私的奉献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偏差行为被认为是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系列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中引入内观疗法,使其在内观过程中体会爱与恩惠,接受生命意义的拷问,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师爱——班级管理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中《什么是教育》中写到:“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观。”的确,只有爱才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体验到生活世界的意蕴。在教育交往中,教师对学生自觉的、无私的、纯洁的、普遍的爱,我们称谓为“师爱”。师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