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很多,在这里,我着重谈一点,那就是“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重点部分的教学”。 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教学整体理念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直接体现。即要求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那么,怎样才叫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呢?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给足时间,让学生整体地读,达到对内容的整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从第二学段开始,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法。但是,学生往往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不得要领,缺少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5.
劳勤莉 《小学语文》2009,(11):24-27
语文概括能力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应该加强段的教学,以自然段教学作为突破口,学习内容,学习语言。而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则逐渐过渡到篇章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揣摩语言表达上进行整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阅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4.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得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从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起。  相似文献   

9.
正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好多词语本身画面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过去,我们将词语的教学功能定位为"阅读障碍的扫除""内容理解的注脚"是小觑了词语的作用,一组词语可以搭建起一个主要内容的框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这些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教学目标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段、概括段意这一要求不但没有过时,还必须加强训练。《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第4道作业题明确提出"分段、概括段意"的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笔者认为,这是教科书编者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的具体呈现。面对学生现状,怎样充分利用文本,有效地指导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太过具体,不能筛选出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概括能力,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的目标在第二学段的落实,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记叙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因此中考在记叙文阅读内容的考查上具体的体现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下列诸点就成了记叙文考查的热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理顺文章段落、层次、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词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在第二学段主要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对段落训练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段落教学指明了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托语文要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段落教学,促进要素落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强调情感态度在阅读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是阅读的主要任务,主要解决的是  相似文献   

18.
正默读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读书方式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且不同学段的默读学习要求是有区别的。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段来看:第一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主要体现在不出声和不指读上;第三学段,强调的是阅读速度,要求学生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达到300字以上。默读是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里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应遵循文章体裁的特点进行归纳、记叙性的文章一般是抓住要素进行归纳、写景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概括。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学习一位名师的讲座,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概  相似文献   

20.
在把握语文课程性质,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方向的基础上,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制定阅读教学能力目标科学性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层级观念,建构学段阅读能力目标具体层级 立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借鉴已有成果,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目标层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