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曾任报社领导,他亲自参与报社采编网络建设的实践过程,从中感受到的“转变观念”具有现身说法的实际意义;体验到网络化对报社工作全面革故鼎新的巨大作用,亦是真实可信。特别使人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在报社的地位将会有质的改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势所趋。 愿本文能使业内同仁,特别是领导同志从中感悟一二。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因为有了它,很多事情在习惯之外,就不容易做好,譬如建立“学习型报社”,就属于此类很多报社的领导都知道建立“学习型报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但是“知道重要却做不好”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根“软肋”。有的单位有时候也临时组织一下开会式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编辑记者是报社中最需要学习的人员,但有些人却常年不参加报社的会议,更不用说集体学习了。一方面是领导知道重要,但却不做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  相似文献   

4.
报社领导体制的改革,是搞好报社自身改革的重要关键之一。本刊发表的《报社领导体制改革探讨》一文,是李家斌同志在调查了目前上海三家主要报社领导体制的情况之后,经过分析和研究写成的。他在文章中,对报社领导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设想和具体意见,值得大家一阅。希望新闻界的同志们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积极探索报社自身体制的改革。——编者  相似文献   

5.
报社领导体制的改革,是搞好报社自身改革的重要关键之一。本刊发表的《报社领导体制改革探讨》一文,是李家斌同志在调查了目前上海三家主要报社领导体制的情况之后,经过分析和研究写成的。他在文章中,对报社领导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设想和具体意见,值得大家一阅。希望新闻界的同志们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积极探索报社自身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刘汉宏 《新闻世界》2011,(4):118-119
总编的用人之道就是指总编识人、用人的方法和原则及规律。总编要想把报社发展壮大,就要善于用人。用好人才,总编的工作效能就会得到提高,各部门工作就会有效展开。本文提出几点用人原则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对一名记者来说,世界杯真的让人又爱又恨,在韩国的38个日日夜夜既让人体会到足球的无穷魅力,也让人感觉到竞争的残酷。 世界杯难采访,光是32支球队以及那么多的分赛场就会让你找不着北。我们在来世界杯之前,报社以及体育部的领导就多次开会研究,让特派  相似文献   

8.
在报社的日常工作中,社领导及部门领导为了全面把控业务进展情况,常常需要及时的看到准确全面的业务数据统计报表。一些报社现正采取人工方法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后提供给领导。在人工处理中发现会遇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参与政务又要管理事务,是承上启下、连接左右的枢纽,涉及的人多事杂,最易成为矛盾的“焦点”。现就如何发挥好办公室的参谋、助手等职能作用,把江泽民总书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要求落实到报社办公室的实际工作,谈几点个人休会。强化中心意识 找准工作重点坚持以办报为中心、大力提高报纸质量,无疑是报社开展工作、谋求发展的着力点。紧紧扭住办好报纸这个中心,围绕其开展服务便成了报社办公室的基本职责和工作重点:一是要积极认真去领会和把握领导的工作意图,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业经济的改革发展 ,给报社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 ,如何改革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转变服务机能 ,提高服务水平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探索。近几年来 ,我报行政管理工作按照报社党委的部署和总体改革的方案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议大事 ,办实事 ,为提高办报质量和报社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一、新的观念、新的举措、新的行政后勤管理模式报社行政管理工作 ,是围绕办报这个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领导工作天平上的一块重要的砝码 ,是做好人的工…  相似文献   

11.
一看这个题目,恐怕一些领导者就会恼火,因为他们特怕人说他们的人格有问题。我们党一贯强调当领导干部要“德才兼备”,“德”字是在前头的,“德”就是人格。没有人格力量的人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人格的力量是潜在的,无形的,但是它的力量却大得不得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斗争那么残酷,物质条件那么困难,吃没吃的,穿没穿的,也没有工资,更没有奖金,武器装备又差,打仗还要掉脑袋。但是,我们有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各级领导干部做榜样,就把党心凝聚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官司屡屡叩响报社的大门,给报社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报社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采编人员的法律把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新闻官司的有效途径。关于加强法律把握意识目前,报社所遇到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是名誉侵权案。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新闻报道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报道是否真实,是否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由此可见,新闻报道要避免侵权,必须保证内容真实,且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这就  相似文献   

13.
谈谈报社几种关系的处理山东工人报董安华积极主动,当好喉舌。每家报社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处理好报社与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关系,是做好报社工作,发挥报纸作用的一个保证。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及时体现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宣传意图,是报社应有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对我们长期从事报纸工作的人来说,“政治”两字的严肃性自不待言。报纸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一旦出了差错,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给报纸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责任的确重大。所以平时采写新闻或编稿都必须十分细心谨慎,斟字酌句,力求报道准确。报社领导严格把关:对哪些稿子该发,哪些稿子不宜发;哪些须早发,哪些须缓发;哪些可以大吹风,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我们的报纸办成具有高度党性和高度理论性的党报,必须不断地改进报社内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会上,六报就这方面的问题广泛交流了情况和经验。一大家认为,报纸编辑部改进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培养报社工作人员的高度党性,坚决肃清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报社工作人员的理论修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谁来领导,什么人在办报.关于党对报纸的领导,尽管有些人并不心服(现在证明,这种人主要是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但是终究是蚍蜉撼树,他们的失败是早已注定了的.经过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了,现在值得特别注意的倒是新闻干部本身的问题.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以后,暴露了新闻干部队伍里的许多严重问题,得到了许多重大的教训.现在根据我们报社内部状况,就干部问题提出—点意见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各报社的资料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编制一般的报纸索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人工的圈阅分类、剪贴管理等基础工作。笔者曾走访了几家报社资料室,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共同存在的:一、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大多数报社资料室都归属于总编室领导,而总编室又同时分管着五六个部门,资料室往往被挤到了最末一位。二、资料工作与编辑工作脱节。许多报社的资料工作,都被排除在报纸编辑过程之外,资料工作人员只是长年按部就班、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各报社的资料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编制一般的报纸索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人工的圈阅分类、剪贴管理等基础工作。笔者曾走访了几家报社资料室,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共同存在的:一、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大多数报社资料室都归属于总编室领导,而总  相似文献   

19.
记者和书记     
去年12月15日,是前西安市委书记丛一平同志的八十寿辰,也是他参加革命六十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把自己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我敬重他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特写此文贺之。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西安晚报当记者。一进报社.一个赫然的名字灌入我的脑际——丛一平。丛一平同志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专职常委,分管文教宣传口的工作。报社的老同志都交口称赞他的水平、魄力和人品.我真想早日看到他的风采。1965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着我去到丛一平那里审稿.我未找秘书直接推开了他的门。他戴着一幅金边近视眼镜.正在…  相似文献   

20.
因为报社要招聘新员工,所以参加了统一组织的录用面试现场.应聘者18人几乎全是应届大学生,基本上在报社实习过的.面试提问时,报社领导均提到一个问题:你对汶川大地震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