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搞好党的建设,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在于他是组织的人格化或可以称之为人格化的组织,是党格国格的具体化形象化。人们常说,人管人管不住,必须用制度才能管好人。此种观点不谬,但实践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就说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这一条,建国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有几十次之多,不能说没有一点效果,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
1945年,我和其他5位同学由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分配到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报社领导就如何当好党和人民的记者,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新闻工作的四大要素,德识才学,德是第一要素。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了高尚的品德,追求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就会高大,其才能就会发展得更快。“人过留名”,个人美好的名誉是珍贵的,但是,如果后面没有高尚的品格来扶持,这个名誉是保持不住的。我们几位同学牢记报社领导的教诲,注意做到自重,自爱,自律,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3.
文化根源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神话,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者自己的祖先是神特别创造的,能够得到神的眷顾。这种神话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举例来说,欧洲有一个小国叫奥地利,其人民跟德国同文同种,属于日耳曼民族。那么我们可以问“:德国如此强盛,而奥地利这么小,经济也不算富裕,那么奥地利人为什么还愿意做奥地利人呢?他们为什么不干脆移民到德国?”这是因为奥地利人很重视教育,他们教导小孩每天在睡前聆听国家广播。广播中总会有一句话“:没有奥地利,就没有欧洲;没有欧洲,就没有世界。”所以奥地利人能够以身为奥国人为荣。这句广播词的…  相似文献   

4.
商业界有所谓“顾客第一”的口号,企业家们则把“用户至上”奉为信条。办报的人,还没有提出所谓“读者第一”或“读者至上”的。也许觉得这样提不妥贴、甚或认为这样会使报刊流于“群众的尾巴”。但是,办好报纸,必须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情趣、爱好。将中央的精神与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宣传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发挥报纸的作用。如果脱离了读者,我们的办报工作就是毫无意义的,就象做了饭无人吃,做了衣服无人穿一样。  相似文献   

5.
山东人一向以富有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而闻名,山东南下干部是一个有高度政治觉悟的英雄群体。没有十万干部下江南,就没有江南新区的建立和巩固,就没有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这种理想、信念和力量凝结成的就是“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十六字南下精神。  相似文献   

6.
习惯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因为有了它,很多事情在习惯之外,就不容易做好,譬如建立“学习型报社”,就属于此类很多报社的领导都知道建立“学习型报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但是“知道重要却做不好”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根“软肋”。有的单位有时候也临时组织一下开会式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编辑记者是报社中最需要学习的人员,但有些人却常年不参加报社的会议,更不用说集体学习了。一方面是领导知道重要,但却不做或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当继承发扬鲁迅精神的重大课题被提出之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谈不到他对此有任何看法。鲁迅先生生前既不曾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成”,更没有锻造“鲁迅精神”的主观企图。但是,他的战斗生涯,他的文化业绩,他的道德行为和人格力量,却在客观上锻造成功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鲁迅精神。五十年过去了。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里,鲁迅精神还有没有继承发扬的现实意义?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正一同志  相似文献   

8.
一位哲人说得好,“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格,不妨看看他周围的朋友”。这话是否适用于记者?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记者的朋友之多更非一般人所能比。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记者要到百姓中去,向人民学习,做百姓的知心朋友,反映他们的甘苦,迅速地发现最新的客观实事,及时全面地报道新闻。然而,目前有些记者爱跟领导转,乐跟“大款”玩。记者跟着领导转,未尝不可,有时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领导的言行和活动本身就有新闻价值。但是,有些私欲膨胀、惟利是图的记者,并非完全从这点出发,而看重的是领导手中的权。干了几年记者,甚至都没有采访过普通的工人、农民,其作品离群众的距离可想而知。乐跟“大款”玩,也未尝不可,因为“大款”中毕竟有一些勤劳致富的典型,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有些同行和通讯员见了我好问:“你的小评论写的不少,我们怎么没有那么多题目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欲写小评论,应做多事人。一事一议的小评沦,由事引发感想,抒发情怀,提出论点.进行评和议;以事作论据.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没有“事”作由头,小评论写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做多事人,想方设法把“事”掌握在手里。积累的事越多,小评论的题目也就越多。我觉得,做多事人,就要多找事,多管事,多问事,多记事,多想事。多找事就是要求我们做个勤快人,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这里是评论题目取之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新闻队伍中的个别编辑、记者的人格失缺,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这些社会公害严重损害传媒的形象和公信力.塑造新闻工作者的高尚人格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范长江说,“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重温这句话,仍发人深省。我以为,守责、守法、守信、守德,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人格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一个好记者?已故著名记者郭超人曾这样比喻:“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其实,这只是当一个好记者的条件之一,而真正能决定一个记者好坏的标准还在于记者的人格是否高尚。正如范长江所说的,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 人格,就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许有人会问,对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有必要提出这么高的要  相似文献   

12.
按说明星与药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无非就是有钱能吃点进口药罢了。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他们不一定吃药,却大做其“卖药”的营生了,一天到晚在指导人家吃药,仿佛是医药专家似的。比如感冒发烧要吃什么药品,“得了骨质疏松症”又要吃什么药,等等等等,喋喋不休,很是烦人,所以有必要论说一番。明星吃药,如果吃得多,也许能吃出一点门道,古话说“久病成良医”。然而明星并不特别多病,一般没有这个锻炼机会,是很难成为良医的。即使吃得比较多,悟出的“门道”也仅是“一点”而已,未必就有了坐堂开药的资格。何况,生病的明星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有不少被称作“大贪”的人,在刚步入仕途或步入仕途后的一个时期内,还是想当一个“好官”甚至“清官”的,此时,他们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糖弹”还是有抵御能力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往往招架不住老婆的推拉唆使,抵挡不住子女的软缠硬磨,枕头边的阴风以及儿女的骨肉亲情占了上风,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就可能产生动摇。“再怎么着也得为这个家着想,也得为子女考虑。”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便将党纪国法抛之脑后,张开了贪婪之口,伸出了罪恶之手。大量案例说明,这些人实际上是被自己的老婆…  相似文献   

14.
学 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注意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 ,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谁深入扎根于人民之中 ,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 ,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经常深入基层 ,深人群众 ,老老实实调查研究 ,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 ,老老实实改进工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省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人群众调查研究 ,党报如何报道 ,如何在“三贴近”的原则下改进和突破对领导活动报道的僵硬的、程式化的套路 ,是党报新闻报道改革面临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刘希 《新闻三昧》2008,(10):50-51
领导干部的言行都是新闻吗?领导干部所到之处都有新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但现实是,我们的报纸常常被没有特点、缺乏新意的领导一般性活动和会议报道占据了大量重要的版面,记者在采写此类报道时往往陷入一种“八股式”的刻板模式中:领导视察了哪些地方,由哪些人陪同着,肯定了些什么,指出了些什么,强调了些什么……这是媒体报道领导活动的一种通病,使读者反感生厌。  相似文献   

16.
张笑恒  小示 《出版参考》2008,(12):48-48
所有二三十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很多人慢慢地让自已的梦想变成了梦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为什么?前者的理由是自己没有时间,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做那些我想做的事。”但是后者却从不抱怨,而是善于在繁忙的生活中,挤出一点时间,哪怕是一小时,留给自己。  相似文献   

17.
谈到体制内的转型,作为“当事人”的我认为,转型并没有外面看到的那么“激烈”.转型充满着未知和挑战,但也让人不断地在尝试中成长. 羊城晚报是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纸媒之一,在传统媒体辉煌时期,羊城晚报拥有超过180万的读者.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也面临着读者流失的困境.羊城晚报社领导层通过缜密的研究,对羊城晚报重新定位,我们要做融媒体!  相似文献   

18.
远在五十六年前,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就明确地提出了记者的人格和自律问题。他在《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一文中认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责己要格外严,律己要格外密。”他的意思很明白:严格自律,正是健全记者人格的根本途径。 人格的力量是无形的,它的作用却丝毫不容低估。没有人格的力量一切都谈不到。一个新闻记者如果写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私欲膨胀,违法乱纪,道德沦丧,人格卑劣,他采写的新闻作品,即使在事实和观点上都不错,在知情的受众中起到的也只能是负作用。不仅如此,这种卑劣的言行势必败坏所在新闻媒介在受众中的信誉。所以,历来负责任的新闻记者,都非常注意人格的修养,既不在金钱面前折腰,也不在屠刀面前屈服,范长江是这样,梁启超、邹韬奋、邓拓等新闻界前辈  相似文献   

19.
绘画有形似和神似两个境界,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是可以模仿的,而神韵、风骨则只能发自内心。文若其人,这就是人格高下的问题。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此处的“气”,也就是作者人格力量的表现。还是那句老话——作文先做人。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看来“文”只是“行”的延伸,如果“行”尚且不正,那么“文”可以暂时放下,否则只能做一个无行无文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国家,现在有些人喜欢什么都用钱来衡量,国内某足球队,据说其无形价值是11亿元人民币,国内某个人的无形价值是3.9亿元人民币。 我不想来讨论他们是不是真值那么多。我是想问照此算下去,像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模范的价值该是多少?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模范,既没有大的创造发明,又不是出名的歌星,更不是善于经营的大企业家。他们普普通通,每天认真做着对群众有利的“小事”——平凡得有些人不屑于去做的“小事”。从钱眼里瞅去,他们好像很不值钱。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