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学者以三种职业———农夫、医生、教师,说明教育的特性,亦即教育是一种“需要合作才能产生效果”的工作。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下述经验:在同一个班级中,被同一位教师教导的一群学生,将来的发展会不一样。因此,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教育是“风格之培养”。在此“风格”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表现出来就有—定的水准。一个人受到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不屑于做”就是一种风格,是人受教育以后首先应该有的…  相似文献   
2.
政治领袖身负重任,想尽办法让国家兴盛。这不但是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也是为自己身后的历史地位而努力。能有这种观念的应该算是好的执政者了。  相似文献   
3.
有机会介绍孔子思想,并且是在山东,那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西方学者把孔子和另外三位圣哲放在一起,他们说这四位是改变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代表。按照年代先后,他们是印度的释迦摩尼、中国的孔子、希腊的苏格拉底以及犹太国的耶稣。这四位古代的圣者,有两位是两大宗教的创始者,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而孔子他的成就跨越了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4.
5.
一西方哲学的善概念在理性的曙光展现之前,希腊人的生活受到神话的深刻影响。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中,曾经探讨"一行为之为善,乃因神喜欢它;或者,一行为自身为善,神依其本性必定喜欢它"①;这两种意见,前者属於神话思维,后者则进入哲学反省的领域。但是,如何判断"一行为自身为善",并无明确的答案。在苏格拉底之前,大致有两派意见。一是主张灵魂轮回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宗教戒律做为善行的判准,并以灵魂福祉做为善行的目的。二是主张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由於原子论是唯物的与无神的,所以善在於自我节制、与人无争、平静度日,多活一天算一天。到了辩士学派,就不谈善恶而只问利害了。②那么,苏格拉底的看法如何?他有三个论点:一,人在成年之前,最好依循城邦的法律,并信奉城  相似文献   
6.
傅佩荣 《出版参考》2010,(12):47-47
逢年过节,观赏特技表演是人们共同的记忆。演员在空中叠罗汉、走钢丝,手上转盘还旋个不停。他们不靠道具,不用魔术师那种障眼法,而是全凭手脚操练的真实功夫。  相似文献   
7.
其实现代人活得相当辛苦。表面上我们有很高的物质文明,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品质中属于人整体的部分却渐渐被扭曲、瓦解而模糊了。  相似文献   
8.
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是其他生物比不了的,因而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情况下,占尽了一切优势。但有利也有弊,人有时分不清楚学来的能力与本性的要求,以致终生都在扮演角色,常常出现表里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儒家与道家     
本书作者傅佩荣以《论语》、《庄子》、《老子》和《孟子》这4部国学经典为基础,从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说起,解读平凡小事中蕴含的中国哲学,使读者于传统中,寻找古人的智慧,碰撞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