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青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青瓷以其温润如玉,釉色精美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瓯窑的青瓷被晋人誉为"缥瓷",越窑被唐人赞为"如冰似玉"、"千峰翠色",而龙泉青瓷则在南宋时就以其产品之精、釉色之美达到我国青瓷烧造技术的巅峰,名闻中外,在我国陶瓷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龙泉窑历经宋元辉煌,明清衰落,至民国几近断烧。新中国建立后,龙泉窑欣逢盛世,重获新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龙泉青瓷艺苑,人才济济,百花齐放。龙泉窑实现了伟大的复兴,迈向了新的辉煌时期。本期《龙泉窑青瓷的辉煌与复兴》一文将带您走近青瓷之花——龙泉青瓷。  相似文献   

2.
刘金成 《收藏》2012,(15):54-59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龙泉青瓷烧造技术精湛,产量巨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1980年10月29日,高安元代窑藏出土239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168件。本刊今年第六期杂志发表了《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上篇)》,介绍窖藏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列举了窖藏出土盘类、洗类和碟类器物,总结它们的造型和装饰特点。本期发表下篇,介绍窖藏出土碗类、高足杯和罐类龙泉青瓷。  相似文献   

3.
宋亮 《收藏》2012,(8):54-61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旧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龙泉青瓷烧造技术精湛,产量巨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第。  相似文献   

4.
叶碧泉  杜文 《收藏》2007,(12):73-75
龙泉窑是享誉海内外的青瓷名窑,烧造历史从五代至清代,窑业虽历经兴衰,但从未间断过。龙泉窑以其独有的梅子青、粉青瓷器闻名于世。五代、北宋龙泉青瓷与越窑相似而又有自身特色,南宋龙泉青瓷以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如玉似翠的釉色著称,元明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造型多变。在龙泉窑各个窑区中,最能代表龙泉釉色之美的是大窑,最能代表五代、北宋龙泉窑工艺水平的是金村窑,最能代表哥窑、官窑风格的是溪口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能代表元明时期龙泉窑纹饰之美的安福窑的真实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赖金明  万水标 《收藏》2010,(3):24-30
龙泉窑是宋元时期的著名瓷窑之一,享有“民窑巨擘”美誉。其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臻于鼎盛,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烧造历史长达千年之久。其窑址广泛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青田、文成等县市,进而影响邻近的福建、江西甚至更远的地方,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的瓷窑体系,其中仅龙泉境内的古代窑址就多达360多处,生产规模壮观。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钱汉东 《收藏》2008,(3):76-77
介休窑是山西中部宋金时期烧造水平较高的瓷窑,此后的元明清一直烧造,有长达千年之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何文秀 《收藏》2012,(15):88-89
近年来,有着"国粹龙泉,千年神剑"美誉的龙泉宝剑成为收藏珍品,历史上的一些龙泉宝剑的名品更是文博机构和收藏家追逐的焦点。最近,安徽黄山市一位武术名家的后人在与藏友交流聚会时,展示了一把家传龙泉宝剑。经考证,竟然是在内地销声匿迹已久,而收藏家们又苦苦寻觅的龙泉剑名品——清代"壬字号"龙泉剑。在黄山市现身的这把"壬字号"龙泉剑(图1),剑身全长68厘米,剑刃(护柄以下)长52厘米,呈韭叶状,最宽处2.6厘米。剑体质地精良,色泽黝黑,持手中转动时有寒光透出,经过百年风霜,剑刀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牛燕 《收藏界》2010,(8):64-64
龙泉瓷历史悠久,举世闻名,其窑址遍布在浙江龙泉县境内及周边的许多地方。龙泉瓷到了元代,随着水陆交通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时期烧造的龙泉瓷不变形,釉质光洁如镜,在国外享有所谓“天龙寺手”的称誉。济宁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瓷荷叶盖罐,就是元代龙泉瓷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数年前有北方藏友打电话问我,“杭窑”是什么窑口,我一时竟发呆无语!近年来南方古瓷收藏圈子里“杭窑”之说不绝于耳,至于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口,已无从稽考。我想最大的可能是近年杭州城大规模建设开发,特别是对南宋皇宫遗址的挖掘,一时间出土了大量宋代各窑口瓷器残件,尤以龙泉、官窑、定窑、湖田窑多见,笔者通过对标本实物和窑址采集标本比较,认为所谓“杭窑”瓷器其实就是南宋龙泉大窑烧造的青瓷精品。  相似文献   

13.
来自浙江丽水龙泉市的韩小英是一位言辞真挚、情意深切的人,在外经商的多少个年头里,她始终对家乡、对龙泉青瓷怀着滚烫赤诚的情感。是浙南大地富有生机、充满希望的热土激励着她,是龙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鞭策着她,是龙泉青瓷大师们如信徒般虔诚的创作精神鼓舞着她。她一腔热情、义无返顾地将山区的龙泉青瓷带到了北京,办起了京城最大的"北京·龙泉青瓷艺术馆"。"北京·龙泉青瓷艺术馆"位于北京大钟寺旁边,环境优雅而宽敞,灰青色的主题板和展示柜简洁而幽静,开放式的展台深厚而沉稳,配上一束束的灯光给人以"时尚、素雅"的感觉。馆内的左侧设有一张茶几,茶几上梅子青的茶具里盛满了茶水,茶海四周放满了新鲜时令的水果,流露着女主人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窑址主要分布在湘江东岸的望城区铜官镇和石渚湖沿岸。现存窑业遗迹包括挖泥洞、作坊、货仓、码头、窑工生活区、墓葬区等,涵盖了从原料采集、加工,到瓷器制作、烧造,再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瓷器产业,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长沙地区的瓷器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从东汉至唐"安史之乱"之前,长沙窑属于岳州窑外围窑区。"安史之乱"后,南迁的窑工带来了北方的  相似文献   

15.
何文秀 《收藏》2012,(8):88-105
近年来,有着“国粹龙泉,千年神剑”美誉的龙泉宝剑成为收藏珍品,历史上的一些龙泉宝剑的名品更是文博机构和收藏家追逐的焦点。最近,安徽黄山市一位武术名家的后人在与藏友交流聚会时,展示了一把家传龙泉宝剑。经考证,竟然是在内地销声匿迹已久,而收藏家们又苦苦寻觅的龙泉剑名品——清代“壬字号”龙泉剑。  相似文献   

16.
徐学琳  杨东明 《收藏》2012,(12):49-53
淄博窑从东魏时期开始烧造青瓷,是北方地区最早的瓷器产地之一。其在千余年的陶瓷器烧造历史中,生产出许多深具特色的品种,金代三彩器是其中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青瓷之魁"的汝瓷,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尤其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器的"汝官窑",其独具梦幻般的天青之色,面若美玉、玛瑙入釉、芝麻钉满釉裹足支烧工艺和细如蝉翼的开片,更具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据史料记载,汝官窑仪在宋哲宗元祜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烧造了20年,后由于金兵入侵、宋廷南迁的原因,汝官窑及汝瓷的烧制工艺,或埋入地下,或湮灭人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汝窑及其制作工艺成为历史的谜团。近百年来,寻访汝官窑窑址所在,探秘其辉煌的烧造工艺成为世界陶瓷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时任龙泉瓷厂党委书记的毛正聪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研究、烧制一组三件套具有当代水平的陈设瓷,用以替换紫光阁陈列的古瓷艺术品。中国青瓷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南宋时,龙泉青瓷作为青瓷艺术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狭义的清代官窑瓷器指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制品和御窑之外生产的专门进贡给皇家使用的御用瓷。并根据明清两朝典型的御窑烧造,归纳了"御窑六标准",据此进一步分析得出:康熙十年烧造祭器和"减窑"属于御窑;"郎窑"是由朗廷极一力发起的私人制陶作坊,并有部分制品供御皇家;"安窑"属于完全为皇家烧造贡瓷的私人窑场,并可能借用了御窑厂的场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