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小学课程研究,日本文部省指定一些学校开展专题研究并直接下达研究课题。据文部省《初等教育资料》介绍,1987年和1988年这两年的研究课题如下: 一、一般课程。 (一)学校要重视开展适应低年级学生生活的活  相似文献   

2.
<正>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就是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除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立足学校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非指定性领域为学校团队活动、学科活动、社会资源等。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能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来。1,相得益彰,整合开发学科课程资源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10 儿玉秀雄就任文相。 3.15 作出“学生集体疎散纲要”的决定。修订学生劳动令,简化学校报国队的使用手续。 4.—根据决战教育措施纲要,废除国民学校初等科,学校停课一年。 4.7 大田耕造就任文相。 5.22 根据公布的战时教育令,加强动员学生队的组织。 8.15—16 文部省就战争结束发出训令,解除动员学生。 8.18 前田多门就任文相,代替兼任文相松村谦三。 8 .24 文部省废止学校军事训练的各种训令。 9.5 文部省为清除军国主义、极权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指定了活动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但同时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就是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除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立足学校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非指定性领域为学校团队活动、学科活动、社会资源等。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能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来。  相似文献   

6.
《机械职业教育》2009,(6):F0002-F0002,F0003,F0004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是经省政府1979年批准建立,由武汉市教育局领导的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首批评为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在武汉市中专中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指定本校为“武汉光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指定本校为“武汉光谷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指定本校为全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学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国家实训基地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种植活动,是课外“劳作活动”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少年儿童学习使用简单工具,应用已经显得的知识於劳动实践,从而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初步的种植技术;扩大和巩固课堂知识;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对园艺的兴趣。为了使种植活动很好地开展;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各级团委必须认真领导各学校与少先队,由各学校指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组织并领导学生积极进行。在发动学生进行种植活动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参加种植活动的一般应是高小以上的学生。农村初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开始,日本将有近1/3的中小学课程被取消,所有主干课程的内容也将大幅度删节。填补这些空白的将是新的“综合学习”。文部省有关官员说,将不会出版新教材,也不会制订过多的指导方针。学校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比如宗教、环保和外交。文部省希望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2002年起,周六上午的课程将从国家教育中被取消。文部省制订了一项关于“促进家长和孩子活动”的制度,并计划在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场所开设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为了进一步下放权力,文部省鼓励地方教育委员会拿出它…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列为指定内容,但这些指定内容远非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它还包括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  相似文献   

10.
实行五天工作制,标志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已同国际接轨,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取得的硕果,它的意义在于树立奋起直追世界发达国家的紧迫感和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劳动效率、勤奋劳动的精神,激励人们抓紧时间学习与工作.学校与广大师生对如何开展双休日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学校有自己的校园,一方面双休日活动应体现休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短期大学学生的总数超过一百九一万人,大学生(一百六十万人)的百分之七十八集中在东京等一个大的都府县。三月七日,文部省公布了四十八年(一九七三年)度学校基本情况调查关于高等教育机关(大学、短大、高等专门学校)的调查结果速报。对这次大学入学学生的地区间移动状况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五 战后日本初中理科课程的结构 (一) 理科课程的发展及其编制的基本观点 1.单元学习与一般理科 初中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最初于1947年发行。据此,文部省接着发行了教科书。当时学校课程的指导观念就是所谓的“单  相似文献   

13.
应日本文部省的要求,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对教育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近两年的深人研究,于1998年7月底提出了报告《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盲校、聋校及养护学校课程标准》。文部省据此报告修订学习指导纲要,改革教育课程。1998年12月文部省颁发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新的小学、初中等学习指导纲要,也已颁布,将自2002年开始。现将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精神介绍如下。报告提出,幼儿园教育要进一步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通过以游戏为中心的生活进行综合指导,因人施教。原规定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课程融合,尝试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社团中实施。通过大力推进社团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推进学校社团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学习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的现行中小学课程日本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术科目、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高中的课程仅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科目和特别活动。日本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及每门课程每年的课时标准,都是由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的,对这些课程的具体说明则载于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之中。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分别是于1980年4月、1981年4月和1982年4月开始执行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党建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而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从而学会爱惜与尊重劳动成果,发现自我才能,并形成热爱劳动与勤奋劳动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8.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少年儿童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尊重劳动、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奋斗、创造"的人生价值取向。劳动教育是少先队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学校少先队应立足校内,依托校外,以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劳动教育,提高队员劳动意识,提升队员劳动能力。笔者从多年学校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从1872年(日本明治五年)到1876年(日本明治九年),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陆续发表了17篇旨趣相近的论文,总发行量达80万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有些文章当时就被选作学校教材,有些内容还载入了日本文部省的正式文件,以至当时日本社会竟出现了“文部省在竹桥,文部卿在三田”(竹桥系当时文部省所在地,三田系福泽谕吉执教的庆应义塾所在地。语出鹿野正直著《福泽谕吉》。本文中凡不标叫出处的引语,均录自《劝学篇》)的议论。其实这时的福泽谕吉只是一文教工作者,无任何官方职务。这些文章的发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人民的觉醒,对当时日本的教  相似文献   

20.
私立大学的学费上涨,每逢入学的季节,问题就来了。文部省调查(初步统计)的结果表明,今春四年制私立大学半数以上一百三十三所学校,平均提高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