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言集锦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列·托尔斯泰△要想造就高深的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谚语  相似文献   

2.
古人的智慧     
与其生活奢侈和侍奉富人.还不如过自己的穷日子。假如你想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就不要站在富人门前企求施舍。——印度谚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爱情友谊亲情告诉我你爱什么样的人,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白蚂蚁并不爱它们身上扛着的稻草——看似亲密的人。不一定爱你。在你不需要朋友的时候,交朋友。蛋教母鸡如何孵蛋——孩子教会家长如何做父母。  相似文献   

4.
谚语类图书的分类,本不是难点,由于各出版社在统一书号(以下称书号)给的类组范围——《人大法,的一级类各不相同,以及现行图书分类法中有关谚语类目的排列偏于集中,注释简单含糊。致使类分时常常有举棋不定或牵强附会之感。在工作中我曾遇到:(1) 《谚语选》书号7105·153(河南人民出版社);(2)《中外谚语选》书号3074·525(上海人民  相似文献   

5.
唐智元 《记者摇篮》2012,(12):25-26
态度,通常指心态,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行动。它揭示了心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原理:心态——行为——结果。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最终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面对大千世界,现实生活和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各有不同,但关键的是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我们不能预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情  相似文献   

6.
供你参考     
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美)普利策Seeing is believing. (看到才相信) ——英国谚语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邹韬奋  相似文献   

7.
我们总要有个说法——就阅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件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文化活动.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开始重视对英汉谚语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深层探究,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英汉女性相关谚语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朋友问我:新闻是什么?我说:新闻是一条路.对于新闻这条路,我有四个方面的解释.新闻是一条出路.有一句法国谚语:“新闻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能够跨越得过去.”我对这句谚语的体会很深.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广播不同于报纸。广播由于它自身的缺点——瞬间即逝,不留痕迹——要求广播必须做到口语化,即用群众的语言写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方言土语、歇后语、谚语、乡俗俚语能不能上广播?一种意见认为可以,一种意见认为不能。两种意见都太绝对化了,绝对化了必然走向片面性。口语是对书面语的区别而言。书面语是一种较为深刻的语言文字,口语则比较浅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谚语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几种谚语定义的分析和总结可知,谚语属于语言而非民间文学,谚语属于熟语中的俗语。《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把谚语设置在民间文学类是不科学的,应改至语言类的俗语类。此外,总论世界各国谚语的著作宜入H034类目;专论某国谚语的著作宜入该国使用的官方语言的俗语类;专论某语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语)谚语的著作宜入相应语种的俗语类;专论某专题谚语的著作宜入该专题所属的相应类目。  相似文献   

12.
岁月如潮,不断更替。不同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人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年代,就有什么样的记者;有什么样的记者,就有什么样的新闻;有  相似文献   

13.
有什么样的甲A,就有什么样的国奥;有什么样的甲A,就会有什么样的中超。这才是中国足球的真正悲哀。  相似文献   

14.
当新闻工作者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节拍活跃在基层时,有一句话不断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根植春泥气自华——这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为本刊的题词。实践让我们深切地感到,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根基牢固。  相似文献   

15.
话语     
《新闻世界》2009,(12):3-3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套用之:评判一所大学,看它选择向谁颁发荣誉。——美国总统肯尼迪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主持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节目,也就会树立什么样的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主持人作为窗口和形象,其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全面提高主持人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编辑。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很明显,编辑是书籍的核心制造者,是生产链的一端,而书店是销售链的一端。书店卖什么书,取决于编辑生产什么样的书,但逆向思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店卖的书,也在间接启迪编辑该做什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句谚语说道,趣味无争辩,似乎暗示着趣味的难以言说。仿佛趣味只是美学家与哲学家的分内之事,其他人介入则有多管闲事的嫌疑。实际上,趣味无小事,趣味可争辩,趣味有学问。综观当代学界就会发现,真正对趣味发生持久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者实属寥寥。至于涉及趣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趣味者,尤其如此。近年来,对文人趣味用力最勤、研究最多者当属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青先生。  相似文献   

19.
出版界是个什么样的行业?应不应当成为和许多别的行业一样的行业?鲁迅指出当时“上海的出版界糟极了……大印吊膀子的小说赚钱……上海到处是商人气……”马克思也说过:“作家当然必须赚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出版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不要成为一个行业。”“行业”,即各行各业的“行业”,即今日的“企业”。当时译作“行业”是因为当时词汇分工尚欠明确。今天,出版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业”呢?应当说是明确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  相似文献   

20.
邓昕 《青年记者》2016,(14):35-36
谚语是流传于民众之中的言简意赅、富有创造性意义的短语.经过民间的集体提炼,谚语具有结构精悍、句式固定、语韵独特、语义明确等特点.谚语既体现出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更是社会生活某一侧面的缩影.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对谚语的社会本质及谚语随着社会变迁出现的流行与衰落现象进行了追因.他的分析是在其社会分工理论框架下展开的,对当今社会语境下的谚语传播情态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