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明清广东的古蚕书、地方志、文人笔记、竹枝词等文本资料进行梳理,呈现出广东蚕业的信仰习俗、祛祟禳灾与禁忌习俗、阴阳五行观念和蚕俗谚语等民俗。明清广东蚕俗蕴涵了大量桑蚕生产技术,也构筑了蚕农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些习俗是岭南地域独特自然环境模塑的产物,也是广东蚕农创造性地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文化活动.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开始重视对英汉谚语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深层探究,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英汉女性相关谚语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民间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流传久远的谚语,具有地方性、口语性、通俗性、哲理性的特点,其简单话语中往往能折射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以"阅读"为主题的民间谚语,既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丰富的文化财富,但是各个民族都普遍崇尚"读书",这在他们的谚语中有着充分的反映。老百姓也经常用说服力强的谚语来表达他们对读书的向往,以及对后代读书意识培养的重视。老百姓口中关于读书的谚语内容广泛,数量丰富,表现出良好的阅读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民谚中的阅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依次概述之。  相似文献   

5.
《古谣谚》为清杜文澜所编。辑录含有二十四节气名的谚语34条。主要分四部分:气候与天象;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社会状况。这些谚语因地域、气候、生产环节不同,流传有多种版本,出现异文的情况较多。表述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反映了古人的历法知识、气象知识和农事知识。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反映了社会世情和民众价值观,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朋友问我:新闻是什么?我说:新闻是一条路.对于新闻这条路,我有四个方面的解释.新闻是一条出路.有一句法国谚语:“新闻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能够跨越得过去.”我对这句谚语的体会很深.  相似文献   

7.
田燕丽 《大观周刊》2011,(9):67-67,64
谚语时含建议和普遍真理的话语。总的说来,谚语寓意深刻,节奏感强、学习一种语言的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现以及该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翻译本质上来讲是文化间的交流,翻译的霸的就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际。在翻译中能否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成功转换可以判断翻译是否成功。该论文就是讨论在尤金·耐达的动态对等原则的指导下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互译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在社会记忆研究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逐步显现出其在发挥社会记忆功能方面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记忆对国家和社会文化的传承均具有重要意义.“三个世界”理论为图书馆发挥社会记忆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内容策划、资源搜集、建库保存和发布传播等方法,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谚语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几种谚语定义的分析和总结可知,谚语属于语言而非民间文学,谚语属于熟语中的俗语。《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把谚语设置在民间文学类是不科学的,应改至语言类的俗语类。此外,总论世界各国谚语的著作宜入H034类目;专论某国谚语的著作宜入该国使用的官方语言的俗语类;专论某语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语)谚语的著作宜入相应语种的俗语类;专论某专题谚语的著作宜入该专题所属的相应类目。  相似文献   

10.
彝族谚语是彝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下,建设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对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纾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媒体肩负的重要职责.获取问题性报道的采访线索,往往较为困难,关键在于记者要改变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洁 《采.写.编》2016,(1):337-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与高校中的各种矛盾逐渐出现,并引发了社会大众与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社会舆论传播与高校舆论传播不仅具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认识到舆论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作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舆论传播正面作用的发挥路径,对于高校的稳定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廖宇飞 《青年记者》2012,(20):85-86
微博时下成为风靡全球、影响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以微博为载体,对新闻进行评论,是新媒体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模式.微博新闻评论成为人们思想观点交锋的重要"集散地",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的诉求,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喜诺 《采.写.编》2021,(10):109-111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的提出,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媒介环境样态,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有了全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媒介使用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高校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融媒体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探索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岩 《新闻前哨》2010,(9):58-60
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下,建设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纾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媒体肩负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传媒监督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及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它在市场经济中本身也是利益主体,如果只有监督而没有自律,那么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也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传媒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应加强传媒自律.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口头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经过千百万人许多年代的传诵,不断加工、锤炼、完善,形成句子精短、语言洗练、音调和谐、哲理深刻、富于形象和比喻,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等特色。谚语大多是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教训及诲人、劝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更新观念参与竞争 为领导决策服务是现代社会领导科学决策的客观需要.对于经济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决策.而决策的实质则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最广泛集中和最恰当的处理.决策机关信息需求的广泛性、专指性与其占有和处理能力的有限性,在市场经济下矛盾更加尖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个矛盾解决的好坏,对决策正确与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董彦君 《青年记者》2016,(14):81-82
文化视野下,传播是意义建构的活动,也是社会文化构成的基石.那么,媒介建构观之下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2》的文化形态与意义又是如何?本文侧重从符号交流下文本互动意义的过程分析,探讨其分享于社会的文化价值、社会认知,并从批判的角度挖掘意识形态的斗争与媒介社会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作者写出什么样的书。——英国谚语看一下书名,就能判断这本书。——阿拉伯谚语笔之伤人,甚于狮爪。——印度谚语好书是人的最忠实的朋友。——斯洛伐克谚语说过的话就会忘记,写下的字长存记忆。——埃塞俄比亚谚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