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中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台柱子.而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战的胜利,则是与陈毅的名字紧紧相联着的.一1937年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湘、鄂、赣、闽、粤、浙、豫、皖八省边界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军长和副军长.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东南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由项英兼任东南局及军分会书记,陈毅为军分会副书记.从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是以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在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为基础编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军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将我红军改编后开往敌后抗战的要求。1937年8月,  相似文献   

3.
杨林生 《历史教学》2004,2(6):19-22
南方游击队是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中国共产党留在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确立前后,就南方红军游击队问题国共两党经过数月的谈判与磋商,由分争走向合作,对如何确定南方游击队发展方向、如何解决组建后的新四军的领导权与待遇等问题双方互作让步,终于将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4.
南方游击队是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中国共产党留在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确立前后,就南方红军游击队问题国共两党经过数月的谈判与磋商,由分争走向合作,对如何确定南方游击队发展方向、如何解决组建后的新四军的领导权与待遇等问题双方互作让步,终于将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历史转折关头,陈毅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为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为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造有利条件;他敢于担当,亲自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精神,促成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同志毅然出任新四军军长,在新四军的成功组建和领导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伟大事业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8.
叶挺,著名军事家,1896年生,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击溃(kui)军阀(fa)吴佩孚主力,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ying)得“铁军”的称号。抗日战争爆(bao)发后.他任新四军军长,率部坚持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分布于南方八省的红色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自1937年底在武汉筹建军部,翌年所属四个支队分别向大江南北敌后挺进,7月军部移驻泾县云岭.为加强军队建设,提高战斗力,“把游击战争推进到正规战争”。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选派人员去南方各游击区联络并指导工作,全面领导中共代表团和南方游击队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顺利解决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选,编制,薪饷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抽调干部充实新四军领导力量,指示各地建立新四军后方留守机构,对新四军的成功组建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铁军”,专指起始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随后延伸至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而与之相同步,“铁军精神”,包括独立团和新四军前后一脉相承的铁一般的军魂和思想境界。在赞同学界有关“铁军精神”内涵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对《叶挺文选》中叶挺本人的文章、谈话、电稿、声明、告民众书、总结、回忆录、信函等第一手资料的领悟、概括、提练,新增“重民为民的使命担当”这一内涵加以补充叙述。  相似文献   

13.
皖南三年项英与叶挺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三年项英与叶挺关系失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四军战略方针的分歧、新四军领导体制的缺陷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七千多名新四军战士惨遭屠杀。在这次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究竟是被俘还是被扣的,党史界历来有不同意见。但近年来“被扣”说似乎已经得到基本上的公认。然而,通过阅读一些材料,笔者却认为,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还是被俘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时,学生经常对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央军、伪军等这样一组概念认识模糊,为了辨清这一组概念,本文试从这些军队名称的演变及其所适用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党派作一粗浅的剖析。1.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28年4月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与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此后,共产党所领导的各地武装力量,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2.八路军:抗日战…  相似文献   

16.
叶挺由于"北伐"名将的背景及无党派的身份,被国共两党任命为新四军军长,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叶挺为了能够在"统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中立",并利用其特殊身份促进"统战"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国共两党摩擦日益严重及新四军领导体制的缺陷,叶挺在"统战"工作中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17.
叶挺作为新四军军长,在传统认识里他为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具体了解实际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叶挺处于国共两党斗争之间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四军中他的领导指挥权力难以实现,再加上两次出走长达15个月,其聪明智识和军事政治才能在新四军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徽州区的岩寺古镇历史悠久,文教昌盛,名士辈出。1938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该镇集中,这里被誉作“江南小延安”。现存古迹有岩寺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岩寺镇中心学校前身为下街小学,始创于1929年,1997年升格为徽州区下街小学,2010年8月成立岩寺镇中心学校,就坐落于如今最热闹的古缜老街。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浙江云岭驻地遵命北移,行至皖南径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战士英勇拼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同时,令汤恩伯。李品仙等部进攻江北新四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掀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  相似文献   

20.
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第五师活动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陶铸在武汉地区开始组织游击队,开展鄂中抗日游击战争。同时,李先念在豫南信阳一带组成鄂豫边游击队。不久,这两支游击队编成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挺进纵队在北起信阳、西至汉水、东接安徽、南临洞庭湖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很多县区政权,使鄂豫边区发展到辖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300万人口、7个专区、39个县的抗日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