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社给作者及时地寄发样报,是尊重作者,对作者劳动成果尊重的最好体现。过去,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见报后能及时收到样报。而现在却不样了,收不到样报;有的报社甚至既不寄稿费,也不寄样报,令我们广大通讯员感到十分的伤心,严重地挫伤了我们写稿积极性。为此,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只给自己熟悉的报纸,自己能看到报纸投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寄样报,要花费一些人力、财力,但它可以沟通编者、作者、读者的感情,架起连心桥,从而提高我们广大通讯员给报社写稿的积极性,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为此,我希望能借《新闻…  相似文献   

2.
日前,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来的样报,未看心先热,因为我断定是4月2日头版发表的《今日谈》小文。这不禁使我想起1985年春天,我第一次收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寄给我的样报,也是《今日谈》栏目上有小文发表,整整20年了,原先通过投稿认识的评论部主任、副主任都离开了,可这种和作者保持密切联系的好作风没有丢。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是《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后来因为忙,久未动笔了。前些日子又开始向我喜欢的栏目投稿,没想到他们还照样给我寄样报,真让我激动!我给全国众多媒体写稿,但至今仍给我寄样报样刊的,除了《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收到一份发表自己作品样刊的激动一远远胜过收到那几块钱稿酬的喜悦。在刊用过我的稿件的几十家报刊中,能奉寄样刊样报的实在不多,然而离我千里之外的《新闻知识》月刊不但寄样刊,而且非常及时。寄一份样刊样报,对于报刊来说也许是件区区小事,但对诈者来说,却是大事一桩。第一,寄样刊说明编辑对作者有足够的尊重;第二,作者知道了此篇已刊用,以后不再另投,不致发生一稿两用或多用之事;第三,作者可以对照原稿学习编辑改稿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文中的哪些句、段里,因编辑的良苦用心使文章增色…  相似文献   

4.
盼寄样报     
去年我在某报发稿三篇,总共寄来10元稿费,一张样报也没寄。为寻找发表我稿子的报纸,跑了县、市很多订户都未找到。到了年底,我无奈专程去省城那家报社寻求,虽然也找到了那三张样报,但费力不说,单旅差费花了近30元。花费心血笔耕,文稿一旦见报,对作者来说,寄样报比汇稿费更重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泉州晚报《读书》专版上发表了一篇拙作,收到样报后,有不少感触,归纳起来为“快”、“细”两个字。“快”:寄出只7天,即获发表,扣除4天的邮程,编者处理稿件直至见报,仅用了3天。再者,文章发表后,赠寄样报及时,作者一周内就收到。“细”:编者心细,在为我寄来一整张样报外,还附有拙作剪报。一个版刊登有好几篇文章,编者多取出一张报纸,一一剪下每篇文章,然后分寄给作者,作者可将此作为剪贴之用,而那一整张的样报则可存留下来作个纪念。多费一张报纸,来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泉州晚报《读书》专版上发表了一篇拙作,收到样报后,有不少感触,归纳起来为“快”、“细”两个字。“快”:寄出只7天,即获发表,扣除4天的邮程,编者处理稿件直至见报。仅用了3天。再者,文章发表后,赠寄样报及时,作者一周内就收到。“细”:编者心细,在为我寄来一整张样报外,还附有拙作剪报。一个版刊登有好几篇文章,编者多取出一张报纸,一一剪下每篇文章,然后分寄给作者,作者可特此作为剪贴之用,而那一整张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的稿件被采用后。都希望报刊社能寄一份刊用稿的样报或剪报。这应当是报刊社通联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报刊社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尊重通讯员劳动成果,调动通讯员写稿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去年8月,笔者在北京某中学生报上刊用稿件一篇。当别人告诉了这个消息后,我就给报社寄信一封,并附两角邮票一张,请求寄一份样报。半年余,没有回音.去年10月,笔者在某工商报刊用稿件后,只收到稿费,未见样报或剪报。笔者随即寄款五角,要求购一张样报,但至今杳无音信。当然,寄样报也有不少做得好  相似文献   

8.
时下,不少报刊社在寄发稿费时,汇款单留言处都空着,有些尽管也写有“某月某日”的字样,但采用哪篇稿子未注明。而这些报刊社又不寄样报样刊,作者收到汇款单后十分纳闷。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业余作者,从1976年至今,有371篇稿件被报刊采用。在写稿中间,自有甘苦,其中一个苦恼就是不少稿件发表后得不到样报。而目前,不少新闻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更不给作者寄赠样报。我觉得这实在是有弊无益。稿件发表后给作者寄样报,好处颇多:其一,便于在作者和编者之间建立起感情的桥梁,从而赢得广泛的作者群。报刊能否办好,在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一位同我有联系而未曾谋面的青年编辑,今天给我寄来一份样报。样报是复印件。附来信说,报纸的经济情况不好,今后如发文章也不能再寄样报了,这次的复印件是自掏腰包给我印的。还有一些道歉的话。我看了很感动,也很感谢。我倒也不在乎样报。只是我不明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晚报,怎么会如此拮据。难道就要从几张样报上省下钱来?而且,给作者寄样报,也算是很老的规矩了吧?现在也不要了?于是我想到有关的一些旧事。前些天我要把楼上居室的杂物移一些到地下室。在我收拾抽斗、书柜时,见到两个大信封,和我的一些笔记、卡片等稍有…  相似文献   

11.
收到《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两份用稿通知单,笔者感触颇多,无以言表,只有说“好”! 编者和作者本是同根生。作者尊重编辑,编辑尊重作者,相互尊重,才能促进报刊业的发展。然而,时下有些报刊社的编辑对作者的劳动往往不屑一顾。有些作者辛辛苦苦写个稿子,投往编辑部,编辑大笔一挥,稿子面目全非。更有甚者,草草一阅就投进纸篓。稿子用了,样报也不寄,更别说寄“用稿  相似文献   

12.
一天,孝感广播电视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汉川报社给你寄来了稿费,汇款单在我们编辑部,请你来领取。”我说:“我一直未给汉川报投稿,他们为何给我寄稿酬呢?”这位编辑说:“我们孝感广播电视报在2000年11月28日《社会聚焦》版刊登了你写的文章,12月10日汉川报在《生活时空》版转载了,由于该报不知道你的地址,把汇款单寄给我们,请我们转交给你。”几天后,汉川报又通过孝感市新闻出版局把样报转交给我。我收到稿费和样报后,深受感动。现在报纸、杂志为了增加信息量,从其它报纸、杂志上转载文章的很多,不少报…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喜欢将自己所发表的文章及时剪贴在剪报本上,一来留作纪念,将文章集中存放,便于珍藏;二来通过存阅,便于翻看学习,激励自己发奋写作。但是,令笔者头痛的是投寄出去的文章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样报,自己既不知道稿件是否被报社采用,也不知道何时被采用,因此,收集见报文章常感困难。现在,一些地方报刊为了节省经费,有的不但不给作者寄样本栏编辑:杨彩霞报,而且连给作者的稿费都省了,严重挫伤了业余通讯员的写稿热情,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笔者认为,报刊给发表文章的作者邮寄样报也是加强通联工作的一项具体措…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作者和一般读者撰写的报道、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总是希望报社、杂志社能够及时地给他们寄去样报、样刊。这个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一是作者能在报刊上发表一篇报道文章,总是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代价,这特别对于初学写稿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及时地给作者寄去样报或样刊,说明报社、杂志社没有忘记作者的辛勤劳动,对作者也是精神上的鼓励。二是有些文章发表后,作者一时还不知道,寄去样报或样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起了一个用稿通知书的作用。三是便于作者作剪贴留念。全国有那么多的报纸、杂志,读者、通讯员不可能全部自费订阅,寄了样报或样刊,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样报情结     
《今传媒》1999,(4)
笔墨生涯十余年,我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收集的书籍杂志堆满三个书架,大大小小的获得证书攒了一撂,但最让我珍惜的却是那一张张小小的样报。以前,每次文章见报后,报社编辑部都会及时寄来样报。这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报社不再寄样报了。有时为寻找一张样...  相似文献   

16.
去年初,我发现并喜欢上了《人民日报》的一个专版。读得久了,便有了“参与”的念头,于是写了一篇随笔寄给专版 (未寄个人 )。稿子见报没几天,便收到编辑彭嘉陵同志寄给我的样报了,而且是两份,里面还有一张名片 !名片上除一个熟悉的名字外,地址、邮政编码、传呼号以及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一应俱全。又过几天,收到了寄来的稿费。这不仅让我高兴,也使我产生些许感慨。特别是从那一张几千公里外寄来的名片上,我读出了主人的真诚和热情,读出了一位报纸编辑对陌生作者的问候、感激、尊重和信任,看到了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风…  相似文献   

17.
当通讯员“爬格子”十余年,有苦也有乐,可最让人感到头痛与无奈的莫过于到处找样报。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办的各类报刊越来越多,这确实给基层通讯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报社重视通联工作及时汇寄样报、稿费以及学习材料,有效地调动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而有些报社在刊用通讯员来稿后,不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只是寄去在附;言往里写刊用日期,甚至不写刊用日【期的稿费单就算完事,通讯员只好到l处去找样报,往往找不到所需要的那张报纸。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刊用稿件的报社求助寄一张样报,这一要…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不少报刊社在寄发稿费时,汇款单留言处都空着,有些尽管也写有“某月某日”的字样,但采用的是哪篇稿子却未注明。而这些报刊社又不寄样报样刊,作者收到汇款单后颇为纳闷。 笔者发现许多大报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在汇款单上不仅清楚地注明“您的题为××的文章刊在本报×月×日×版”,还客气地标明“欢迎继续赐稿,谢谢!”等字样,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亲切有加。 基层作者和通讯员,正常发出去的稿子并非一件两件。拿到稿酬,不知用的是哪篇稿,这既不利作者总结经验教训,又对以后投稿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殷切希望有关报刊社分…  相似文献   

19.
一桩不可忽略的小事张赫玲我们的报刊在稿件安排停当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用稿通知单,让他在看到报刊以前,先来个“早知道”?报刊出版后是否应该立即给作者寄样报样刊,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报刊编者充分尊重作者的表现,利于在编...  相似文献   

20.
一早,投递员递上一封《新民晚报》来信,我以为是退稿。拆开一看,原来是一篇用稿小样。这小样与过去寄的样报不同,是单篇打印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