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群体性纠纷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纠纷的特殊性.其有效解决除依靠常规的诉讼手段外,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体性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包括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行政处理等方式。有效解决群体性纠纷就要进行理念更新、结构调整与制度建设,并建立与完善预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对幼儿发生纠纷的不同认识。有相当多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幼儿发生纠纷不好,是不良的,纠纷越少越好,最好是不发生纠纷,特别怕在上公开课时班上发生纠纷。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的认识与做法。例如,日本幼儿教师就认为,幼儿间的争斗是正常现象,是幼儿需要的经验,完全不争斗反而不好。所以,日本幼儿教师有时甚至会有意引起孩子之间的争斗,确信孩子们会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而且纠纷的进行与纠纷的解决,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然,解决得越好,其积极作用就越大。二、对解决纠纷的不同认识。教师甲与教师乙对解决纠纷的态度显…  相似文献   

3.
海峡区域投资的逐步深化,呈现出准人性、运行性和发展性三大新纠纷高发态势。相较于传统刚性纠纷解决方式,因文化差异、政策法律冲突以及解决成本等因素,使得柔性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倘若适用既有的国际仲裁,又存在难以有效解纷的缺陷,故而,寻求区域内专属投资纠纷解决机构的设立,夯实多元化柔性纠纷解决方法,将是实现海峡区域投资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生高校与教师之间、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尽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依据,但在实际解决纠纷时,往往表现出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纠纷解决效率低下等弊端。而通过教育纠纷仲裁制,不但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教育纠纷,而且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力又增加了一条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是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制度的总和或体系。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不适应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需要。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坚持环境诉讼和环境ADR并重的原则:增强环境侵权纠纷各种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扩大原告资格范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环境ADR,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同时,扩大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论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纠纷,而是要探索一种不断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完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应着重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仲裁制度和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事争议的大量存在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要想解决这些民事争议实现社会的和谐,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机制。民事争议解决机制一般可以分为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其中,由于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平等协商、灵活简便、讲究效率以及非对抗性等特点,因此,这就有必要而且也有条件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快速化解纠纷以及切实解决纠纷等多重功能。然而我国对这一机制的功能却重视不够,这与当前国际上普遍重视民事诉讼合意性制度的趋势不相吻合。为与世界发展趋势接轨,应全面科学地建构我国的民事诉讼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纠纷解决格局的设计,需要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以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之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司法协同技术可以通过顺序技术、处分技术、关系技术和信息技术,形成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合力,从而全面地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和仲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各类纠纷所引发的诉讼也日益增多,目前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对纠纷的解决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因此,我国应完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拓展纠纷解决途径,建立协调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维权型群体性纠纷在外在表现形态上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方面,与单一主体的纠纷不同,但在纠纷性质上,仍无法脱离私益性的本质,并有其自身存在的正当性和积极性价值功能。我国已建立以诉讼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维权型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但还不完备,相关程序设计也不尽合理。因此,在肯定司法功能优势的同时,在制度层面构建一种"类型化"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和解决维权型群体性纠纷的最终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传统的解决机制难以有效及时地化解矛盾.上海市引入第三方调解的机制契合了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为医患纠纷的解决开辟了新道路,也为各地提供了借鉴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仍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需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几个方面对其加以完善,从而在制度层面上有所创新,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乡土社会调查的材料为依据,以法律社会学的知识为支持,对当前我国乡土社会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与评判,指出乡土社会的整个宏观文化背景、经济因素、社会条件等诸多合成因素决定了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效用,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预防司法要求司法追求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并积极发挥规则形成功能,立法应促进和便利人民使用公证制度,拓展其运行空间。中国司法实践中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为预防司法的生动体现。调解在解决纠纷的彻底性和修复当事人受损关系以抑制潜在纠纷方面具有制度优势,高度契和预防司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绵阳市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探讨西部农村大众传媒的现状以及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众传媒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下,大众传媒的主流受众是城市人群,农民作为最大的社会群体,却被大众媒体排除在"目标受众"之外。这种受众定位,决定了大众传媒在农村的传播,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先城市后农村。同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媒介经济中的时间价值进行合理的抽象,本文将有效可支配时间确立为媒介经济的基本价值对象,揭示出媒介经济的价值源泉是社会价值,媒介经济的实质是关于特定社会化集体偏好的交易,媒介产品的批发出售是媒介经济的必然选择等,使媒介经济成为庞大实物经济对照物的特殊价值属性及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传播媒介大致经历了口语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三个阶段。电子传媒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社会生活中工具理性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取代价值理性问题的解决,人的主体性"空场"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知识传递与建构中如何做到科技性、人文性、实践性的兼顾,如何克服高科技背景下的反智力因素,加强创造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与知识相关的物质世界与塑造与社会相关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eachers can foster an environment that facilitates social problem solving when toddlers experience conflict,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and aggress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differe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self-regulation outcomes when teachers engage in problem solving for toddlers and problem solving with toddlers. It also reviews teacher practices aimed at preventing problems. The article suggests a paradigm shift from perceiving social challenges as toddler problems to viewing such situations as problem solving opportunit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applying these principles to an actual classroom dispute among toddlers.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的本质是一种人的信息交往方式,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日常生活影响愈来愈广泛,渗透愈来愈深入,作为正面效应的信息交往被异化出诸多负面因素。本文旨在梳理大众传播视域中人交往异化的四重规定性,即人交往主体性的异化,人交往主体间性的异化,人交往语言性的异化,人交往社会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