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试卷增加了选做题,这不论在体裁方面,还是赋分比重上都加大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比重。而选考题中小说阅读的景物描写,自高考试题考查小说以来,就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然而这也是学生阅读解答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来看,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年考的都是小说,2011、2012年全国高考17套试题中有8套考了小说阅读。由此可见,小说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也作了一些规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主要是选中外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但也有可能从中长篇小说中节选,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就是节选。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自然与小说这一文体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应是这六个方面:故事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语言的品味,标题含义的理解,开头、结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阅读形象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考查的重点,形象按其类型主要可分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按其在文中的地位可分为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因此,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些要点进行分析,并适当考虑形象所处的位置,就能较全面地解答。一、看形象的类型现代文阅读形象作用题以考查景物形象为主。景物描写一般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方面的考量,主要  相似文献   

5.
廖艳云 《广西教育》2014,(38):117-118
归纳和总结解答小说阅读理解问题的方法,提出应抓住不变的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灵活应对多变的问题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读小说,兴趣一般只在故事情节。对他们而言,一篇好小说的标准,就是故事情节是否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如此精彩,是极少有人去细细追究的。碰到小说中的诗词,景物描写之类,大多是跳过去不看,甚至有连细节描写都不耐烦看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很难将小说中的精华吸收转化为对自我思想、感情、语言表述、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营养的。其实,故事情节只是小说中最粗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都会有描写.描写使文章有声有色,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会有赏析描写性语段的艺术特色的要求.作为读者,会阅读,也应该会赏析描写性语段的艺术特色.那么怎样赏析描写性语段?赏析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学教学与课堂、练习实践,认真梳理,认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在赏析或分析描写性语段时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认真考虑选材的典型性 描写,必须选取描写的对象——具体的场景、具体的景物.选取的景物、场景是否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有足够的表现力,决定了这段描写的成败.描写对象选得好、选得恰当,方能获得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的效果.所以,选取的景物、场景是否具有典型性,是我们在赏析描写性语段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缜密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小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舍拍,才能把握住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底蕴。然后,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小说的肖像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征人物描写;从小说的结尾议论中学习如何让文章结尾富含哲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环境描写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种类的描写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节选于《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精彩篇章,就是通过简单的"风雪"环境描写勾画出前后不同的"林冲"形象,并且在故事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对该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全面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并且在解答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相关试题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是小说环境描写中的重要内容。许多小说景物描写特色鲜明,作用多多,如鲁迅《药》中对秋天后半夜的景物描写、对老桂买药后太阳的描写,以及对清明节的景物描写,就很好地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肖义 《初中生》2007,(12):34-36
所谓细节描写,即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人们往往认为细节描写是存在于小说或记叙文的概念,其实不然,我们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时,分析细节更有助于深入透彻地把握和理解诗的蕴涵。  相似文献   

13.
阅读理解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一个重要题型,在整个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探讨了主要的测试题型及解题对策,提出了科学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指出了在日常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应平 《现代语文》2011,(10):48-49
小说是一种运用文学语言,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再现,多方面、本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小说占的比重不大,我们应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从三方面来谈谈小说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吴统 《文学教育(上)》2013,(23):136-137
在《呐喊》《彷徨》中,色彩感是十分强烈的,这也是鲁迅小说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就从色彩词的角度切入,分析它在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二是自然景物是色彩描写,能够服务于人物的心理情绪。三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表达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学习目标 1.明确景物描写的含义.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者对花乌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日月星空、森林原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我们要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生活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沉沦》里创造的"零余者"形象与五四退潮后的青年的精神状态相呼应,使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造成了一股"郁达夫热",也被现在的文学爱好者所倾慕,大多数评论者研究的都是其中的忧郁青年形象和作品中流露的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笔者在阅读时,却被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所打动,郁达夫在《沉沦》中的景物描写占有不少篇幅,并大多由景物牵动小说情节和小说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因此对于景物研究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尹慧英 《辅导员》2010,(17):13-14
为什么在景物描写中常常出现声、光,甚至还有数量相伴,它们会起到哪些意想不到效果?本期,悦读姐姐将通过一些实例,提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作者是如何利用它们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相似文献   

19.
自然景物、社会背景、地域环境三方面的描写是小说空间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们既有各自的空间内涵,又相得益彰。景物根植于地域之中,地域描写以景物为内容,两者与社会背景相融合,构成和谐统一的小说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散文一直占据着高考阅读的半壁江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高三总复习时,老师也对散文阅读格外重视。而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展开,散文一枝独秀的局面渐被打破,出现了散文、小说、说明文三分天下的局面,小说的比重相比过去明显增加。但是,学生在小说阅读方面的能力却较为薄弱,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就成了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