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海涛 《情报科学》1994,15(2):40-46
本文首先回顾了多语现象带给人类的种种不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这一古老的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DLT(分布式诘言翻译系统),考虑到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和FAHQ在近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国际语学中通用语法概念的网络语言通讯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联机)环境中情报检索语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建平 《情报科学》2000,18(4):310-313
网络环境下,情报检索系统的变革对情报检索语言提出许多新课题,本文就情报检索语言的电子化和联机显示,网络环境中情报检索语言的兼容,规范语言与自然语言结合应用以及超文本信息系统与情报检索语盲保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姜坤 《科技通报》2012,28(8):156-158
当前的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普遍存在自适应能力差、功能模块不易修改和扩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工作流的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建模方法,将一种改进的动态工作流模型进入网络协同办公系统中。在对现有工作流模型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预设任务集和后继任务集的改进的动态工作流模型。该模型由一个五元组构成。利用该模型可以让网络办公系统中的信息自由流动,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系统平台的设计,具有跨平台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的办公信息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滨语的研究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已成为社会语言学家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并在九十年代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在对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滨语起源,形成特点及该语言系统本质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起源,语言演变,语言认知和语言习得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小雪 《科教文汇》2008,(26):231-231
对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滨语的研究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已成为社会语言学家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并在丸十年代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在对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滨语起源,形成特点及该语言系统本质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起源,语言演变,语言认知和语言习得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范玮方  郝凤娟 《科教文汇》2008,(12):165-165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又是摹仿印欧语法的产物,《文通》对西方语法的借鉴和突破,充分体现了语言相对论这一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关键语言的组织艺术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颇为重要。课堂教学关键语言主要包括导课语、衔接语和结课语三种。本文就导课语、衔接语和结课语这三种语言的组织艺术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艳 《科技广场》2009,(5):79-81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在节能和数据融合方面有突出表现,但其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簇头,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入侵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系统体系结构,并具体阐述了基于该体系结构的WSN安全系统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来临,传统学校教育己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网络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网络教学往往没有充分按照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以Flex/-OLM系统为例,介绍基于学习风格理论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为我国网络教育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多语言环境下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早期接触多语言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儿童进行多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多语儿童教育该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多语儿童的语言习得已有研究发现,作者认为早期接触多语环境对语言习得的积极作用一定是大于单一语言的作用的,即1+11,多语教育的结果是加法而不是减法;另外,我们要正视多语儿童语言转码和语言混用这一自然现象;最后本文认为早期接触多语言环境对儿童是有积极作用,但前提是这种多语言环境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大学生网络新语言使用概况、构造方式、心理特点和构造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新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范式的影响,总结出研究网络新语言影响下大学生语言表达范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文俊  杜娟 《现代情报》2010,30(7):87-92
单词在句子中的交互不是随机的,而是基于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可以通过语言网络进行研究。词同现网络是人类语言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利用单词在句子中的相邻关系来确定一个连接。文中采用语言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论文进行甄别:将论文用词同现网络表示,计算网络的特征参数并输出一个向量来表征论文,然后运用支持向量机对论文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高水平的论文和文本发生器产生的论文具有很好的甄别效果,对领域差别大的论文甄别效果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王婧 《科教文汇》2012,(35):16-17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表达方式之一,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在探析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心理动机的基础之上,浅析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邵春发 《科教文汇》2012,(20):82-83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即时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然而在网络中言论的极大自由导致了网络用语鱼龙混杂,雅俗共存,本文试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出发,谈谈网络语言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16.
刘天明 《现代情报》2007,27(11):58-60
当前网络信息传播中,一种特殊的信息符号——网络语言备受关注,其相关研究多从语言学或传播学的角度展开。本文则试图将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与之相结合.对这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述,并指出今后应该致力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环境下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采用自然语言是必然趋势,然而自然语言井不会成为网络环境下的惟一检索语言,自然语言争人工语言相结合才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丽杰 《科教文汇》2020,(12):48-49
随着网络交流的深入,网络语言随之产生。网络语言具有宣泄性、自主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是对传统语言的僭越。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迎面走来,人们的生活呈现出碎片化的态势。这种生活的碎片化无疑导致了网络语言的无序化,并产生了网络语言失范行为。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必要的消融策略,以杜绝这种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指出在网络环境下对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融合的研究是情报检索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发展与运用的分析比较 ,明确了两者在情报信息的标引与检索中各有利弊 ,指出网络环境下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融合———优势互补的可行性、必然性与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