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2号文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又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市属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市属高校)如何抓住有利时机,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深化教育改革,增强主动适应和主动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办出自身特色,既关系到市属高校的发展前途,又对当前的高校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从实际出发,找准改革方向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市属高校的办学宗旨,从根本上说,市属高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中心城市办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属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地方服务;并结合五邑大学的办学实践,说明市属高校为地方服务的一些可能途径。同时,提出了发展市属高校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激荡下,以职业大学为主体的市属普通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市属高校必须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积极地面向市场经济,方能站稳脚跟,再上一个新台阶.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市属高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对市属高校起着积极的作用,市属高校面向市场经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保持着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属高校的办学体制不仅要受到地方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影响,而且要受到经济  相似文献   

4.
浅谈江苏市属高校改革创新的目标及举措盐城职业大学胡立坤一江苏各市属地方高校与其它各类高校相比,它和地方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显示了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类高校,在其创办之初,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客观形势,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省属中心城市所办的地方高校如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如今,市属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而重大的贡献,和重点高校,省、部属高校一起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三类高校之间联手合作,相互补充,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研究和总结地方高校的办学经验,探索地方高校发展的途径,确立地方高校新的办学模式,有着重大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服务地方的特色办学道路,这是地市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属高校,在学校定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以台州学院为例,提出了地市属高校服务地方的一些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服务地方的特色办学道路,这是地市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属高校,在学校定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以台州学院为例,提出了地市属高校服务地方的一些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高等院校教育转型变革的要求,加大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力度,主动走出去与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使高校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发展.本文探讨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服务模式,旨在提高地方高校与社会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社会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打造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竞争能力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性高校有别于综合性大学、有别于部属院校最重要的特色;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地市属高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发掘自己的特色资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服务地方的特色办学道路。本文以台州学院为例,提出了地市属高校服务地方的一些对策与举措。  相似文献   

11.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由镇江市职业大学、镇江教育学院、镇江电大三校联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市属普通高校。在逐步建立教育与地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运行的新机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大胆探索,作了一些尝试。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镇江市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市委、市政府根据镇江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外促内、三业齐上”的经济发展思路,我们就据此落实措施,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以求主动服务。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发展办学规模。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被批准招收各类大专生500多名,同时上报了电视中专招生计划700多名,  相似文献   

12.
沙彬  刘冰  杨丽娟  燕平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95-97,100
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的思路。指出学科专业建设策略与途径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的核心,认为新建地方高校应该从本校发展历史、现有条件等实际出发,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确定本科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先目标,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业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
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的思路。指出学科专业建设策略与途径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的核心,认为新建地方高校应该从本校发展历史、现有条件等实际出发,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确定本科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先目标,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业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地方职业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不仅发挥了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服务的高校办学功能,而且在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提升地方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方面也功不可没。总结与回顾地方职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必须关注其并校重组及优化配置区域教育资源的贡献,以利人们能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职业大学的历史价值,更多地吸取职业大学的办学经验,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向高等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未来社会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加快 ,职业转移频繁等特点 ,对市属地方大学面向 2 1世纪人才培养规模和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一、市属地方大学现状分析(一)教育资源优化组合 ,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按照中央确定的“共建、调整、联合、合并”八字方针 ,我国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有利于教育、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和持续发展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市属地方大学在这场改革中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湖州市唯一的高职院校,在过去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湖州职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逐渐形成了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和农民学院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出现 ,我国教育界和企业界也掀起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热潮 ,产学合作教育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结合地方大学的实际 ,对如何开展产学合作教育进行一些探讨。一、产学合作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 ,是地方高校加强与社会经济联系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只有走出校门 ,主动与社会结合 ,全方位拓展产学合作的途径 ,才能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大学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学校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与地方企…  相似文献   

20.
一、开设与职业、岗位群相对应的专业,增强办学灵活性,更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人高校高职专业是以职业或岗位为中心,专业适用面较窄,但却体现直接有效特点。所以必须认真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搞好人才调查与预测,将专业设置与社会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